文章

混血儿的烦恼

混血儿的父母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你是特别的,你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带给你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希望你拥有国际化的视野。

但是,混血儿也有不少难言之隐,也会有不少父母难以理解的烦恼。

1 缺乏安全感

全世界的混血儿谈论的最多的还是他们对安全感的缺失。他们从小到大都会主动或被动的质疑自己的身份(Identity)与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Position)。

第一次见面最常问的一个简单问题“你是哪国人?”,都会让他们置身于被迫选择的困境。这个问题迫使混血儿寻求某种形式上的认同,即使是对自己某一半身份的认同,从而换取社会对自己的认可。

作为孩子的他们,有一些会尝试逃避或否认自己某一半血缘与族裔的某些因素,这是自我厌恶(self-hatred)的一种形式。比如说我的一位好友盛盛的中美混血儿不愿意让同学看到她的中国妈妈,每次接送上学都要妈妈把车停的远远的然后自己走进学校。

盛盛对孩子的这个坚持挺难过的,但她尊重她的要求。并且她努力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她寻找这些感受的来源,并告诉她热爱自己身世的全部有多么重要,帮助她接纳自己双边的文化传承。

她希望不久后她能够自信的与同学分享她的一半华裔身份,并让妈妈把车停在校门口。

混血儿缺少安全感

混血儿缺少安全感

2 身份认同寻觅

不少混血儿都是极度骄傲与自卑的结合体。全世界最有名的混血儿奥巴马就是这么一个高傲的孤独者。看了他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后我深切的体会到他是多么的渴望被人认可,他竭尽全力出人头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这些的背后都是基于他对他父亲和他的身份认同的寻觅。他的父亲是非洲黑人,母亲是白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他们。年少时的他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因此他要为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而奋斗。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混血出生的青少年比单一种族的同龄人有更高的健康与行为风险。而这些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身份认同引起的焦虑感。在支离破碎的认同感中成长的孩子是艰难的。

混血儿对身份认同的寻觅

混血儿对身份认同的寻觅

过去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混血儿如果选择一个种族作为自己的身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比如说生活在法国的中法混血儿只把自己看作为法国人,生活在中国的中俄混血儿只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华裔身份。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表明双种或多种族混血的青少年如果骄傲的认同自己的混血身份,实际上会更好的适应当今的社会。

3 孤立感

不少混血儿在成长过程中被深深的孤立感充斥。他们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团体(community),偶像(role-models) ,以及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

特别是小孩子只希望与身边的人一样,不希望自己是特别的,不希望被独立出来。

不过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调研把目光投向了混血儿童与青少年,从80年代对黑白混血的关注到现在多种族混血的调研,都指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家人对孩子混血背景的影响,特别是妈妈的态度能左右孩子对自己混血身份的接纳与否认。

另一层面的影响来自学校和社会这个大环境。混血儿就读学校里老师与同学对种族与文化的理解也会影响到孩子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

日本混血儿纪录片Hafa里的日西混血儿Alex当年9岁,他在传统的日本学校里过的很艰难,他说同学每天都嘲笑他的身份,给他取外号,他讨厌去上学。而后在与父母沟通后决定给他转到国际学校。新的学校更加多元的环境帮助Alex找回了自信,身边的同学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不再孤独。

日西混血Alex一家

日西混血Alex一家(图片来自于Hafu电影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