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过度关注混血儿的外貌是一种伤害

混血儿的外貌

“你家混血儿的金黄卷发好漂亮!”

“这小孩的眼睛真大真好看!”

在路上看到可爱的混血儿,你是否会想多看一眼?

混血儿的外貌在不少人眼里是与众不同的,具有异国风情的。他们走在街上经常会受到长时间的凝视或是来自陌生人的赞美。

我们一家每次回国度假都会被像看动物园猩猩一样的被陌生人凝视。有人直接冲上前来明知故问“你们生的是混血儿呀?”,或是非常友好的感叹“混血儿真漂亮”。偶尔还会有人问可不可以和你家外国人合影?

我们在英国出行时这种关注更细微,国外的混血儿司空见惯。但也会有小区大妈希望八卦,一边赞美孩子长得可爱一边过长时间的打量孩子的五官。

父母保护混血儿

为什么过度关注不好?

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起初这些来自陌生人或朋友的赞美会让新手爸妈喜笑颜开。谁不喜欢听到赞美?也许这些赞美可以让孩子更自信呢?

然而当这些评论日复一日的重演,当孩子从襁褓中的小婴儿长成会说话的小朋友时,父母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厌烦?

这里不是关于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的辩论,而是关于孩子因为自己的外貌差异而被独立出来后产生的不安

虽然孩子能理解他人在言语中赞美他们的外貌,但在这些过长时间的凝视中他们体会到自己是不一样的,是奇怪的。他们感觉到自己像个玩偶一样被他人用放大镜审视。

即使是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因此感觉到不舒服,但这个年龄段的他们还不懂用言语表达他们的不乐意(少数会用肢体语言表达不满,比如扭捏害羞或是抿嘴皱眉)。他们希望父母能保护他们,逃离陌生人的审视。这时候父母大可不必为了满足陌生人的好奇心把话题聊下去。

混血儿大多数在五六岁时开始能理解自己的混血身份,并开始能记住别人关于他们长相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评论和问题。他们会迫切的聆听父母如何回应,并热切的希望他们能对自己和对外肯定自己的家庭模式是正常(nornal)的,自己不是个“怪物”。

可爱的中美混血儿

父母如何最好的回应?

有些时候巧妙地打断陌生人或朋友的过度关注是必要的。

在面对来自陌生人的赞美时,日美混血儿的妈妈Donna都会亲切的微笑并感叹道“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的美,不是吗?(Oh, Aren’t all children so beautiful? )”,这句话总能转移对自己孩子过度的关注并打断陌生人更多的询问。

好友的中美混血Maya长了一头卷卷的金发,而爸爸的头发是棕色的直的,因此经常有人问她“你孩子从哪儿来的呀”,她都会幽默的答到“从我的子宫里出来的呀。”然后赶紧走人。

有的妈妈会在评论者走后强调孩子的其他优点,“妈妈也觉得你很美,你也很有礼貌,有爱心”。提醒他们外貌只是观察衡量一个人的无数个变量之一。

还有些时候他人某些莫名其妙的或自相矛盾的评论会让混血儿很困惑,父母需要事后简单的解释消除孩子的困扰。比如说我们在国内时大家都爱说“龙龙的眼睛真大,像爸爸”;而我们回到法国度假时身边人又评价道“龙龙的眼睛是小小的杏仁形状,像妈妈”。

快两岁的他已经开始听得懂别人的评论,于是我都会告诉他,“你的眼睛不大不小,长得很完美,像爸爸也像妈妈。”

还有的妈妈会在事后询问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消化任何的不舒服,“你觉得那位阿姨为什么那样评论你的长相?你觉得这些陌生人对我们混血家庭这么感兴趣是为什么呢?”

作为混血儿父母,我们需要找到合适机会与孩子积极的交流关于种族差异的话题(当然这个话题也没必要过度谈论,混血只是他们身份里的元素之一),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双重背景,这样等他们长大后,他们能建设起健康强大的内心,自信的面对陌生人的询问以及人生中其他的林林总总。

space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