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怎么教会孩子说四种语言的

中法混血

过去一段时间有好几个朋友来问我怎么好久没更新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忙什么去了,时间就这么嗖嗖的飞走了。实在是抱歉,大家久等了!

这段时间法国全民在家隔离,我发展了一个新爱好,做视频!  

住在国外的亲们可以订阅我的YouTube油管频道,我每周更新 ,内容丰富: Rui Zhang: Learning New Skills Every Week  

国内的亲们可以去B站看看,这里的主题是英语学习: 小锐学英语  

 

油管频道里记录了这段时间以来我学习的新技能:

玩杂耍

混血人儿杂耍 

做动画片

混血儿动画片

 

双人飞行瑜伽

儿童瑜伽  

还有分享我们家多语启蒙的经验谈。这里可以看到兄弟俩说中英法德四种语言的日常。

multilingual kids

点击视频下面的Subscribe订阅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

Tips for Raising Multilingual Kids – Teaching 4 Languages to our Multicultural Children  

 

7个学语言的小游戏

以前读大学时在新东方教少儿英语,收获了一系列小孩子喜欢玩的学英语游戏。现在信手拈来教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很好用,感觉教任何语言都没问题,当然前提是只要我会说。

在这里分享几个简单易操作的吧。感兴趣的亲们可以留言告诉我,我还可以分类更系统的分享,有些游戏需要准备点道具,打印点图片什么的,但效果更好。  

 

1)抢板凳

我每次想教孩子们一首新歌时都会跟他们一起玩抢板凳的游戏。一首歌唱完三个人抢一个双人椅子坐。

玩几次后他们就会跟着我一起唱。玩着玩着不知不觉新歌就学会了。无论是中文歌、英文歌、法语歌、德语歌,这个游戏百试不爽。

这个游戏很有魔性,因为人在转圈圈不停动着时是用潜意识在唱歌,歌词一下就记住了。  

抢板凳

   2)比赛抢摸单词 

小朋友都喜欢比赛,特别是跑起来去抢着摸个什么东西时,特别的兴奋。我家兄弟俩有个小白板,我每次教两个单词,反义词最好教。

每个单词我都会画个简单的画,帮助记忆,下面写单词的拼写,这样帮助五岁的哥哥记住拼写,然后两岁的弟弟理解意思会说就好了。 我说个词然后ready go,他们就用最快速度跑到白板前摸那个对的词。

 

3)单脚跳学数数

学数数最好玩的就是单脚跳游戏。比如我说十,他们就会单脚跳十下,换脚后换种语言继续数。

偶尔这样玩一下,中英法德四种语言的数字都练的很溜。

  4)画画学单词

小孩都喜欢画画,任他画什么,完了后要他用已经会的语言描述一下画的什么,然后再教他一门新的语言描述。

自己画的东西描述起来别有兴致,教外语时也学的最快。

比如说这周丹尼尔想画他自己,画完后他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说身体各个部位的名字,我就借机教他德语怎么说,因为他还不会。

最后用四种语言比较来看发现英法德的很多单词开头都很相似。

  5)袋子里有什么呀?

小孩还喜欢在一个关闭的袋子或盒子里掏啊掏,找到什么东西都特别高兴。

我就偶尔有准备的塞点什么玩具或日常用品到里面让他们掏,掏到后教他们用英语或德语怎么说。

 

6)猜猜我演的什么

我们每天都会用很多很多的肢体语言来交流。小孩子也喜欢看爸爸妈妈用肢体语言演个什么东西然后让他们来猜。

比如说很简单的酸甜苦辣,微表情演出来让他们猜,猜出来后教他们换种语言怎么说。

这周我教哥哥用英语和德语描述不同天气,我把长头发甩来甩去,他一下就猜到是起风了,他觉得超好玩。

 

7)颜色收纳盒 

每天兄弟俩玩的满屋子的玩具,无处下脚。如果我要他们收一下,都不情愿。如果我说我们玩个游戏吧,大家找找红色的玩具放到一个盒子里,他们会马上动起来。

我最喜欢的收纳工具是宜家的透明收纳盒,买了不下几百个。随手拿几个来,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收,颜色也学会了,玩具也收好了。一举两得!

 

这七个游戏的视频可以在这儿看:

7 Easy Language Games/Activities for Kids: How I Teach My Children to Speak Any Language    

 

小锐写在最后

看到我视频的亲可以给我留言,告诉我你们希望看到什么新的话题呢?

然后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助我发展YouTube频道呢?比如我应该更focus我的内容,只做语言教学,或是应该把风格或视频内容统一一下呢?

任何建议我都喜欢听。谢谢大家的支持!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我的个人微信号:super_rui777


中英法德四语宝宝养成记 – 心得分享

混血宝宝看书

记得大宝刚出生那会儿我和老公商量着要怎么教他说中文和法语——我俩的母语,然后又因为他出生在英国,有英籍,觉得英语也必须会。

于是在他去幼儿园前我俩在家都很用心的教他中英法三门语言。三岁时我们搬到法德的边境,让他上的法德双语幼儿园,于是在学校里开始学说德语。

一转眼他就四岁半了,现在可以流利的说中英法德四种语言。他讲中文和法语时和本地同龄小孩没啥区别,无口音。英语和德语可以简单交流,但词汇量小很多,而且有轻微口音。

都说大宝照书养,二宝随便养。我们家的语言启蒙也是如此,养大宝时看了不少双语和多语宝宝如何习得语言的书,担心他语言混淆和语言延迟。

现在来看我们是想多了,这么小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每天几种语言切换无数次毫无压力、习以为常。我有尝试一本书用四种语言交叉讲完,他也没觉得有什么违和感,呵呵。

于是二宝出生后我们没有任何纠结,直接四种语言一起来,而且风格随意。

我老公开始超级自信的用他蹩脚的中文跟二宝讲话,而我也以同等的自信教他德语,现学现教,发音不准有口音真的都无所谓。

身边不少妈妈抱怨同时教孩子两种语言好难,在中国的宝贝讲英语难,在海外的混血儿就是不用中文回答妈妈的话。 于是我好想分享一下现阶段我家两宝开口说四种语言的小故事。

混血宝宝看书

 

  抓准黄金启蒙时间

书本里都说七岁前是语言启蒙的黄金时段,而我个人觉得如果要更细点讲是宝宝开口学说话的那几个月,一般来说是一岁半到两岁半。

这之前的宝宝只会用咿咿呀呀的宝宝语回复我们,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开始非常准确的模仿大人的吐词,清晰的回复我们的问话。 这个时候就是教他说话的最佳黄金时间段。教什么会什么,而且可以同时教几种语言。

比如说二宝现在就正处在这个最佳学语言时段。他这个月刚满两岁,一个月前他开始有意义的模仿我们讲话,从吐单词到现在可以简单造句。

这个时候我教他用任何一门语言讲话他都热切地回应着,很认真的重复着经常说的单词。

比如说他在吃苹果,我会问他,你吃的什么呀?他会回答“苹果,une pomme(法语的苹果)”。这两种语言是爸爸妈妈和哥哥用的最多的,所以最先学会。

然后我就教他,“苹果用英语说是an apple,德语是ein apfel“。他会马上重复“apple,apfel”。

我认识的不少混血宝妈都从小教宝宝爸爸的语言:英语或是法语,然后说等他把这门语言学好了再教他中文。等到三四岁开始教时发现孩子都听得懂但就是不用中文回答。然后问我这是为什么。

因为她们错过了最佳语言启蒙时间,孩子和爸妈之间的固定交流语言一旦形成再改变就很难了,他们会觉得很别扭。

特别是单语主导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三岁以后父母尝试引进一门新的语言时,孩子很难把它当作母语而自然习得,他们更愿意使用早已熟悉的主导语言。比如说国内长大的孩子一般都等到上学了让老师去教英语,不少孩子学的很没意思,不愿意开口说。

而多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的语言中枢更包容,他从开口说话时就同时接触两种以上的语言,他对一个东西有多种说法习以为常,当他比较平均的学习和使用这些语言后当然更习惯在不同语种间切换。

混血宝宝的语言学习

 

绘本共读是最好的习得多语的方法

宝宝最初学会说话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交流而自然习得的。如果想同时习得两种以上的语言需要创造更多的场景让孩子练习情景对话,一起看书讲故事就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绘本故事里有重复出现他们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吃喝玩乐、交通工具、小动物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主题和事物,只要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可以很有耐心的坐下来一起读书。

比如我家大宝两岁时最喜欢看托马斯火车的系列丛书,会自己去找来主动要求一起看小火车的故事。大宝最初学会用中英法三种语言数数和学说各种颜色,都是这几本书的功劳。

二宝两岁时更喜欢看各种小动物和拖拉机,因此给他买了好多农场主题的绘本书。这段时间我教他用中英法德四种语言数数和学说各种动物的名字,其实就是每教一个新东西再用其他语言重复着多说一遍,一点都不难,就是需要更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我们家里在中国和法国的老人也都喜欢看书,带孩子时也会花很多时间抱在身上一起看书讲故事。

法国奶奶和二宝

法国奶奶和二宝

 以前只有大宝时我和老公每天可以单独陪他看书一两个小时。而现在有了二宝,时间和精力被两人分用后我保证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专门陪二宝看书讲故事。

这个时间主要集中在晚饭洗了澡后,他俩都养成了习惯不再玩玩具而是安静的躺在床上等我们来一起看书。

我会先跟两个孩子在大宝的床上一起读书,先中文后英文,两三个故事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换老公单独给大宝读法语和德语书,这个时候我带二宝去他床上给他单独再讲几个小小孩的绘本,最后哄他睡觉,同一时间老公哄老大睡觉。

这个睡前读书的习惯养成后对孩子的学习和睡眠都超好。睡前读一个多小时的书帮助他们放松,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聊天讲故事后练习几种语言的表达,还获得了满满的关注,最后自己很快的入睡,一觉到天亮,对我们来说很省心。

另外绘本故事中还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好玩故事与他们分享生活趣事、人生哲理、情绪管理和其他平时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这些书都可以帮助他们扩充词汇量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与历史。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大宝上幼儿园后每周从学校里带回一本德语书要求家长一起读,这个任务以前都是我老公上任,因为他中学时期学过德语,会点简单的。

从小班到中班后德语书里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文章越来越长,爸爸的德语不够用了,需要妈妈来帮忙。

我来法国两年好不容易把法语说溜了,现在又要学德语,完全无动力,只能坚持每晚睡觉前抱着手机看个十几分钟的视频,学点简单的词汇表达,一本书都不想买也不想看。而且德语相比法语和英语更复杂更难学。

但没想到几个月后我可以通过字典的帮忙磕磕巴巴的把小朋友的德语书给读出来了。读给大宝听后又转过头来教二宝几个简单的德语词,结果我的德语得到飞速提高。这时我终于体会到老话说的好:“教会别人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妈妈会说德语后大宝对讲德语的兴致高涨,每天放学回家后喜欢在家里当老师,装模做样的教二宝学德语单词,还会积极讲给全家人听每天在学校里学了什么新的德语表达方式。

这时我发现教小朋友语言根本不用在意自己的水平程度,也根本不用担心是否有口音或是发音错误。会几个词就教几个,会造句子当然更好。这个时期只是入门和启蒙,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他们会自行纠错。

我有好几个英语专业毕业的好朋友不愿意自己教孩子说英语,说有口音怕教坏了,宁愿花钱送去外教那儿学,我觉得真的是自身最好的资源都浪费了,好可惜。想想我们国家各个省市说的普通话都带有浓重的方言口音,但这不妨碍我们教孩子说普通话啊。

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孩童时期教会给孩子的语言是轻松的自然习得、以母语模式建立在大脑中枢,长大后孩子想自主深入提高很容易。 孩子长大后由他人教的语言是第二外语,难易程度和排斥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小锐写在最后

有朋友问我,“你教小孩学那么多语言有什么用啊?也不嫌累哦。”

我说,“不知道,不累,who cares”。

父母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传承给孩子,有钱人教孩子做慈善,有音乐细胞的教孩子弹琴唱歌,我们家有语言特长当然愿意把自己会的语言教给孩子。

就这么简单。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

混血兄弟回国奇遇记

“这是个外国小孩吗?”

“嗯,混血儿。”

这是我们这次回国经常碰到的对话。

出门在外,二宝浅色的头发很容易吸引来一些人好奇的眼光,上前来攀谈。

然后再看到旁边还有个大宝,都不忘加一句,“这是哥哥?这个看不出混血哦。”

我习惯性的回答,“嗯,哥哥像我。”

陌生人的闲聊一般止于此。

偶尔碰上时间充裕的大妈或喜欢唠嗑的司机会继续观察我们一家人,然后大叹,“这小孩一会儿说外语一会儿说中文,咋没口音啊?”

我谦虚的回应,“没有呢,我教的啊。”

混血儿讲中文

刚回到武汉的家里时,大宝的中文里会穿插些法语或英语词。

比如他问外婆,“可以给我一个scotch(透明胶)用来coller(粘贴)的吗?”

我妈一头雾水,“你要什么?外婆没听懂。”

就这么几个来回后,他会想办法用其他的中文词来说或是问我scotch用中文怎么讲。

一两周后我惊喜的发现他讲的中文里再没有外来单词乱入,与外婆外公的对话流利自如。

连外婆都感叹,“这个大宝虽然调皮但是可以交流真好玩。昨晚睡前我问他第一喜欢谁,他说第一喜欢外婆,第二是妈妈,第三是爸爸,第四是弟弟,第五是外公。嘴巴好甜呢。”

另外我意外的发现他连外公说的武汉方言和武汉口音的普通话也慢慢听懂了。

兄弟俩很喜欢抢玩具打架,劝架的外公总是操着浓浓的武汉腔说,“莫扯皮(不要斗嘴),一棱(人)玩一下撒。”

几天后大宝突然对着电视上斗嘴的小朋友说,“妈妈看,他们在扯皮。”听他说武汉话太逗了。

其实在我眼里,我一直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中国宝宝。我这个当妈的出生在中国并在此生活了二十年,我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还是很中式的。即使过去十几年居住在欧美国家,有些东西根深蒂固的不愿改变。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相处和交流中,我很自然的只讲中文,坚持下来好像也没有某些其他混血妈妈感受的那么艰难。

心情好时,我抱着宝贝们亲密的叫他们“大乖乖”和“小乖乖”,都是非常中国的昵称。

大宝上幼儿园后法语词汇量猛增,还未学会的中文词他自然地用法语来代替。这个曾困扰过我一段时间,但后来发现多语言的学习就是会先入为主,我及时告诉他中文对应词就好了,多说几遍中文的也会了。

而且每次回国度假都是对孩子们中文的最好修炼和弥补,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多回来和家人聚聚中文自然就更流利了。

混血儿的中国胃

孩子们的爸爸有个典型的法国胃,任由外婆使出浑身绝技在厨房里倒腾中餐,他都吃的不欢。带皮的带肥肉的货带骨头的肉不吃,这样就一枪打倒了我最爱的红烧肉,糖醋排骨和片皮鸭。太油太辣太重口味的菜也不吃。武汉人爱喝的各种汤也不要。

经常是做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他只在那儿夹毛豆和大白菜配米饭。没吃饱的他跑去偷吃孩子们的小零食,被我妈撞见大口大口的吃旺仔小馒头,也真够尴尬的。

于是我提议去西餐厅好了,他说不要,中国的西餐不地道。额,这老外还真挑。

都说童年的饮食决定着整个人一生的喜好。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们以后如老公这样,对我喜爱的食物嗤之以鼻。我期盼着他们也有个中国胃,和我一起享用各系中国美食。

在法国和英国时,我最爱给他们做蒸蛋、红烧鸡翅或排骨、清蒸鱼、豆腐汤、卤味这些快手家常菜,配着白米饭或手工馒头吃。即使我老公完全不碰筷子,只要看着孩子们喜欢,我都有大大的成就感。

回国这些天外婆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买菜,即去了大超市也去了最小市民的菜市场,一路上随处可见卖鲜肉、蔬菜和水果的小摊,空气中弥漫着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和豆腐脑的香味。小贩的叫卖声伴随着熙来攘往的热闹,这些都是我最熟悉的气息和铭记不忘的儿时记忆。

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路边农妇摆弄着大西瓜和紫葡萄,看着鱼贩子拿着快刀斩削鱼鳞。走累了就顺路买了路边摊的手撕饼和莲蓬,越嚼越香。

我幻想着他们长大后像他们的爸妈一样喜欢旅居异国他乡。但在每一段人生航行的冒险后都能把中国当作他们可以休憩的温暖港湾。

我希望他们也会如我一样无论走到哪都还是会时时怀念着这个喧闹都市的食物和气息 —— 一种滋味,一种感觉,一种浓情。

关于早教和兴趣班

回国后我终于体会到中式的团队带娃有多么幸福。外婆是买菜煮饭的领队,外公负责陪玩,我老公还是照常工作挣钱,而我腾出了更多时间看看闲书嗑嗑瓜子,然后就是剁手买买买,购入了逻辑狗和火火兔这些国内很流行的早教玩具,更有耐心专注于孩子们的早教游戏。

住在杭州的表姐一家听说我们回来了,特地回武汉来和我们相聚。我们把小孩们放到商场里的游乐场玩,自己一边瞎逛一边闲聊。她指着商场顶楼一家挨一家的兴趣班说,“看,我们国内现在兴趣班可多了,什么都有,英语、绘画、编程,还有乐高班,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有,质量还不差呢。”

然后我们在一家舞蹈班的窗前看到挪不开脚步。六个穿着黑色紧身舞裙的女孩子正在练习单腿前桥,两位年轻的男老师一个接一个的细心指导她们。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有节奏的手正上位、蹬起,分腿顶,两腿在空中转了一圈后优雅的点地,最后双手张开轻盈的保持了平衡。

孩子们也就六七岁的样子。我惊叹于她们的娴熟与自信满满,还有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态度。

这让我想起了大宝在法国上的体操课,老师和家长大都觉得孩子们一起锻炼一下开心就好,课堂气氛嘻嘻哈哈很轻松,缺少了这般专业与严谨,老师好像从来没有严厉地纠正过不规范动作。

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孩子能认真的学到更专业的技能。

关于保护孩子的天性

家里人见过我家两儿子后都连连感叹,长得像中国娃娃的大宝太调皮了,长得像外国人的二宝好乖好温顺。

外婆感叹说这个大宝精力太旺盛了,每天可以一刻不停的闹腾到精疲力竭才闭眼睡觉,她觉得我们惩罚管制的还不够,所以这么难带。

关于管教大宝,我和老公都潜心研读了不同学派的建议,实际操作中也是严惩褒奖有我们一系列的原则。但各种尝试过后他还是比二宝要难带十倍。

面对他人的指责和好心建议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保护大宝的天性,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一个人不该违背或怨恨自己的天性”,而作为父母,更是孩子的保护神,在某个框架内他应该是完全自由的。

大宝天性就是喜欢热闹胜过宁静,他生气勃勃、活力无限。在大城市里的小公寓里呆久了就如一只困兽般上蹿下跳、放电困难。我们在法国的大乡村房子更适合他,大大的花园任由他捣腾、自由驰骋。

在武汉的这些天,不论外面三伏天有多热,我们都尽力带大宝出去转转。外婆带他一起去购物买菜、去游乐场玩。晚饭后太阳慢慢下山时,我们散步到湖边让他去玩沙、自由奔跑。

周国平说,“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

我希望孩子们回想起孩童时都能咧嘴微笑。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混血宝宝的英文启蒙

大宝龙龙出生在英国,有着非常好的大环境给他做英语启蒙。

虽然英语是他的第三语言,三语一起启蒙会比双语更复杂,但我信心满满,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家,我相信从零岁开始做准备,到三岁时中英法都能说。

结果,没想到被现实打脸了。

中文和法语能流利的说出来,到英语这儿就卡壳了。

龙龙两岁半时我们全家搬到法国,离开了讲英语的大环境,他的英语开始急速退化。

在英国时我们白天都去参加社区活动,在外面我都跟他讲英语,晚上在家我们跟爸爸一起吃晚饭和睡前故事都会用英语。三岁前他能唱三十来首英文歌,会简单的对话,跟他讲英文故事不需要中文翻译。

而后随着搬家,二宝的出生,我陪他的时间减少,三岁后的某天突然发现给他读英文绘本时他不停的要我用中文翻译,然后跟他用英语讲话也不再用英语回复我们。

现在虽然没有了讲英语的大环境,但我和他爸之间是用英语交流,这么好的背景音乐磨耳朵,也算是个讲英语的小环境呢。

于是我发现磨耳朵真没有太大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真正启蒙成功是能用这门语言聊天。即使龙宝会唱很多英语歌,听得懂简单的问句,但他不跟我们用英语对话就是交流失败。

 

现在我们一家人一起吃饭时的对话听起来很分裂。

我问他,“Do you like it?”(英语:你喜欢吗)

他说,“喜欢,我最喜欢意大利面。”

爸爸说,“You need to say thanks to mama for this delicious dinner.”(英语:你要谢谢妈妈做了美味的晚饭呀)

于是他对爸爸说,“Oui, papa” (法语:好的,爸爸)”,然后转过头来对我说,“谢谢妈妈做了好吃的饭饭”。

我们一家四口吃饭

这样的发展对我这位语言学爱好者无疑是个打击。我一直认为混血家庭里有很丰富的语言资源,而且爸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近在手边的资源不传承给孩子简直是种浪费。

于是这几个月我开始努力调整我们家英语启蒙的战略,有不少收获。我也认识到帮孩子学外语是场持久战,急不来的,需要大人付出很多耐心和执行力。

下面总结了几个对我们有用的实战经验(和教训),供大家参考。

 

共读有动画片版本的长篇系列故事绘本更适合1-4岁孩子的启蒙(哇,说起来好绕口)

我和孩子爸都是购书狂魔,我俩各自给龙宝买的英文绘本就有上百册(每周还从图书馆里借回家N本),里面很多都是各路神仙推荐的经典大作,但我们发现他最喜欢读的是Peppa Pig和Thomas and Friends这样长篇系列故事。

很多时候都是他自己去挑选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要我们跟他一起读,阅读过程中不会吵着问中文翻译是什么,法语是什么意思。读过几遍后,他会自己指着里面的人物和剧情用英语说出来。

大宝给小宝讲故事

这么有效的输出简直杠杠的。

我细细地琢磨了下发现原因之一是他很喜欢看粉红猪和托马斯的动画片,对里面的角色和剧情已经非常熟悉,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代入感。他经常说他自己是Peppa pig(即使他意识到他不是女生)然后弟弟是George Pig。他坚定的认为弟弟和George一样非常喜欢dinosaur,一看到恐龙玩具就一定要塞给他。

因此从动画片到故事书,他很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对于熟悉的场景和人物,他的词汇扩展和造句能力来的更快。

原因之二是某研究指出对于四岁以下的幼儿来说,阅读数量不重要,阅读深度才更重要。在这个时间段里重复阅读几本书或一类书习得的词汇量更大

因为在面对一个单独的新故事时,他们需要花不少时间和脑力去构想和理解那个内容情景,等把故事搞清楚了后才能理解里面的陌生词汇。而在长篇系列故事里,大情景和人物已经熟悉,他们更愿意去反反复复专研每一个小故事,留意各种细节,主动记忆和描述新词汇。

 

陪玩时需要大人戏精上身,投入到他们喜欢的游戏中,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

龙龙最喜欢消防车,家里大大小小的消防车堆满了。他喜欢的游戏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乐高搭建一个随便什么样的房子,里面放好几个小人,然后大叫“失火啦,失火啦”,接着他会开来各种不同的消防车假装灭火,然后把里面的人救出来。

龙宝在救火

我心情好时会坐到他身边,陪他演戏。我会刻意用英语很夸张的说”Oh no, there’s a fire in this building, let’s call the fire engine!”

然后他会模仿法国消防车开过来的声音:”Babong babong….fire engines are coming!”

我惊喜的发现平常不跟我回英语的孩子在游戏中会讲英语。

于是我继续演,告诉他”there’s too much smoke, we need to get these people out of here”。

龙宝马上抽出消防车上的梯子说”don’t worry, firemen are coming”。

为了帮助他扩充词汇量,我会重复他的句子但加长或填更多词,说”Firemen are coming to save them. They will be fine!” 。他无意识的就记住了,下次会自己用。

 

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或地点固定用英语

龙龙的外婆有天传来龙龙一岁多大时的视频,说他那时好可爱啊,手机电脑内存都满了,但舍不得删。打开一看,龙宝在帮我一起买菜,然后忽然意识到我全程几乎都是在跟他讲英文。

二宝出生前,我很喜欢和龙龙一起去超市购物,我会让他从推车里下来帮我找要买的东西,然后帮我放到购物篮里。他那时路都还没走稳,但非常热衷于帮妈妈干活。我用英语告诉他去拿什么,他都听得懂,像个小大人似的,会用简单的英语词回应我(刚开始说话,还不成句子)。

二宝出生后我们的这个“好习惯”不知不觉舍弃了,毕竟带两个宝去购物难度系数比较大。方便起见,我都是把他们放在购物车里,给点零食,然后我自己拿着购物清单速战速决,全程没什么交流。

其实超市购物是个很好的学习场景,逃离于自己的家和学校之外的地点,换一种语音来和宝宝交流不会觉得转换太突兀。而且平常吃的用的随手一拿随口一说,孩子就记住了。

意识到这点后我开始调整购物时间和习惯,一次只带一个宝出门。

带大龙宝时我会让他从车里下来,一起挑选当季的水果和蔬菜,还是像以前那样让他帮我找帮我拿。整个过程他都非常愉悦非常有成就感,所有用品的英语对应词又慢慢的回到了他的脑袋里。

带小虎宝时我也会专心的用英语告诉他妈妈买的什么,会拿到他眼前给他看看,等他一岁多会走路了后我也会同样的让他下地帮妈妈。

 

小锐最后说

这两个月在我的刻意调整后龙龙的英语能力有所回升。毕竟是第三语言,我对他的期待其实很低,在我们一家人吃饭时能够简单的交流我就很高兴了。以后上学工作如果需要使用这门语言再自己主动提高应该不难。

另外我还纠结英语说多了把讲中文的时间占用了,毕竟这两门语言主要都是我在帮他输入。

语言学家指出三岁前是婴幼儿黄金语言启蒙时期,在这段时间习得的都是母语。对于龙龙来说,中文和法语算是很成功的作为母语“激活“了。我们家的实例证明双语宝宝的培养还是有很高的可行性的。

英语因为使用的时间不够,没有成为他的母语,而是以外语的形式建构在他大脑中枢了。所以我意识到对于三语和多语家庭,虽然语言环境很丰富,但“贪多“也没用,婴幼儿所接触的语言越多,每个语言的分配时间越少,沉浸不够或疏于使用到最后都没有什么卵用。

想到这儿我突然体会到生二胎的好处,我在反思纠错后可以对二宝进行升级版的三语启蒙,说不定这次英语也会成为他的母语呢。嘿嘿。

大家培养双语和多语宝宝有什么经验教训吗?也来和我分享下吧。

 

相关阅读:

混血宝宝的中文启蒙

我给法国侄子中英双语启蒙

宝宝如何同时学中英法三种语言?{漫画}

邻居三岁双胞胎姐妹通过看电视自学英语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混血宝宝的中文启蒙

大宝龙龙开始在法国上幼儿园了,我也终于解放出了一点时间来更新咯。

这个夏天我们接来宝宝的外婆在法国度假,她大赞龙龙在中文和法语之间的自然切换,毫无压力。面对妈妈和外婆他张嘴就是中文,然后转过头跟爸爸和其他法国家人讲话时切换成法语。他还是外婆的随身翻译,知道她听不懂法语,于是积极给她翻译家里人的对话。

对于三岁多的孩子,我觉得他的中文启蒙挺成功的。即使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是法语为主导,他的法语词汇量比中文的大很多,但中文作为他的第二母语模式已形成,在面对中国人时他会主动用中文来交流,特别是在碰到不会表达的中文词时他没有换成法语说,而是寻找其他的描述方式来表达他的意思,或是问妈妈我某个法语词用中文怎么说,然后继续完成他的中文句子。

所以今天想来分享一下我们家语言学习策略里比较成功的几点。

 

1. 妈妈的母语思维模式很重要

对于我们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妈妈,想坚持孩子的中文启蒙力量是很单薄的,大多数时候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跟孩子说中文,因此输入很有限。特别是在与爸爸或其他家人一起交流时,会自然的切换成大环境主导语言。

我身边有很多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好友们,英文或是其他外语都地道流利的像本土人听不出口音,到是中文因不常说而退化不少,因此生活中的思维模式已倒向了一边,感觉与宝宝讲爸爸的语言更自然舒畅,而孩子肯定会偷懒,大家都顺溜的说同一种语言干嘛要动脑子切换另一种语言呢。

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即使我已在国外成家落叶更换国籍,我走到哪里还是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华人,我还是喜欢阅读中文书,与中国好友家人唠嗑,用我的中文思维思考问题,当然也希望与我的孩子在精神交流层面能使用中文。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坚持与孩子说中文很有意义,是自然而然的享受,不存在强迫学习的压力。因此我也不操心他的中文达到哪种程度或是普通话不标准带着老外的口音。只要他无论何时何地能自然的用中文表达他的情感,不论是激动快乐还是崩溃伤心,能与我们有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就够了。

大宝一出生我就与他坚持中文母语思维模式的交流,习惯成自然,即使上学后中文的接触越来越少,回到家和妈妈在一起时还是会自然的对妈妈说中文。他知道他说的法语我也听的懂,但他就是喜欢和我讲中文。有时候在外面面对一群法国人我不想显得太突兀,会偶尔对他说法语,他都会马上问“妈妈刚才说什么呀”?他内心里还是想听妈妈用中文再说一遍。

 

2. 妈妈是个有趣的话痨

大宝喜欢和我讲中文还因为用中文聊天很有趣。

我老公性格比较内向矜持,因此经常是我说十句话他才说一句。相比而言我像个话痨一样喋喋不休。中文里有很多语气叹词和表达方式都很有趣,我不经意的说出来后都被孩子模仿到了,从小朋友的口里出来听得我哈哈大笑,他会很有成就感的觉得自己讲中文很有趣。

比如某个白天我们去摘草莓,我看到某个巨型的不经意的感叹“我滴个妈呀,这么大”。然后那天半夜龙龙做恶梦惊醒,我听到他在房间里哭着叫唤妈妈,我睡眼朦胧的把自己拖起来去安抚,问怎么啦。他特别认真的说,“我房间里有个大黄蜂,我滴个妈呀,这么大(一边用手比较大小),把我吓死了”。我扑哧一下笑出来了,“你房间里没有大黄蜂啊,是做梦吧”。本来特别害怕的他突然也笑起来了,问“妈妈你笑什么呀”。“你说我滴个妈呀时语气好可爱啊”,我回答道。

还有一阵子他喜欢学我说“见鬼了”。我送他上学开车时他学着爸爸的语气提醒我不要开太快了(我开车比较莽撞,不像他爸小心谨慎慢悠悠的),他说“妈妈你慢慢的开,要是撞到别人的车就见鬼了,鬼会来把你吃掉的”。听得我苦笑不得,解释了好几次这是一种表达方式,不是说真的见到鬼了。

 

3. 在国外的妈妈多交中国朋友,给孩子创造更多机会说中文

学语言都是用来交流的,除了与我互动,我当然希望孩子能与中国家人和其他会说中文的朋友交流。所以外公外婆出国来看我们或是我们回国玩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平时上网视频也很增进感情,龙龙特别喜欢跟国内的外婆在微信上聊天。

另外有意识帮助孩子结交中文母语的小朋友也很好。讲真,现在世界各个角落到处都有中国人,只要有心就能找到中国朋友,自己交到了好朋友还能帮助孩子教朋友,何乐不为呢。

以前我在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时总能很容易的偶遇到各路中国老乡,其间不乏特别聊得来的朋友,她们都或长或短的陪在我身边,给予了我很多温暖,同样她们的孩子也带给了我的孩子很多美好回忆。

生二宝前我们搬到了法国阿尔萨斯的小乡村,没想到在这儿都能碰到同样来自武汉的中国妈妈,老公都是法国人,我们的孩子上的同一所法德双语幼儿园,校外还上同一个兴趣班体操课。我们早上送娃碰到时聊着对国内早点的思念,然后切磋着在家自制正宗热干面和豆皮的诀窍,让我感叹这世界真是小,在国外小地方碰到经历这么相似的人是何等缘分。

有一次在体操课上我偷听到她家二宝对我家龙龙说,“你的妈妈长得很像我的妈妈”。

龙龙说,“嗯,是的。但是我的papa(爸爸)长得不像你的papa”(我觉得还蛮像的,都是金发白人)。

小姑娘接着问,“我们两个长得像吗?”

龙龙看着她大大的眼睛思考了一下说,“像,我们都是一半法国人一半中国人。”

小姑娘对他浅浅地一笑,长长的眼睫毛很是迷人。

我在旁边听到觉得太可爱了,能够感受到他们作为混血儿碰到同类时的喜悦,虽然他们这么小还不太理解混血儿的概念。

4. 绘本动画片早教机都用起来

国外的中文资源很有限,我们家的中文绘本都是外婆人肉背过来的,虽然量少但都是我精挑细选的。认知类和故事类的绘本我们家有很多英文和法语的,我都可以翻译成中文讲给孩子听。所以挑选的中文绘本我更喜欢蕴含着中国文化底蕴类的。

比如国内好友推荐的《石头汤》,里面简单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禅哲学故事,我和龙宝读了无数遍,大人小孩都喜欢,潜移默化的教会了他幸福就是分享。看这个故事前我在各种场合告诉他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要与别人分享,但他都是很干脆地说不要。读了这个故事后别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他都会主动分享,特别是吃到好吃的东西时都不忘给身边的人都尝尝,还自言自语的说“我好幸福哦”。外婆来法国玩时他也喜欢与外婆分享他最爱的冰激淋,每次他都主动把自己的冰激淋给外婆尝尝,要和她分享,外婆轻轻的添一下,然后他大快朵颐的凑到外婆的冰激淋前狠狠的咬一大口。外婆笑着说,“龙龙好会分享哦”。

三岁以后我还和他一起自制中文绘本教他读写,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写中文就像画画一样,我们俩一起写写画画做翻翻书他觉得很有意思,在玩中学到写几个歪歪倒倒的字。对于以后的中文读写教育,我也希望是他很享受的玩中学,会多少不强求。

 

另外我忙着做饭时会给大宝播点动画片看,他最喜欢中文版的《蓝精灵》和英文版的Peppa Pig,经常模仿里面的台词。他还喜欢跟着早教机学唱中文儿歌,增加了词汇量。

 

小锐最后的话

养育双语和多语宝宝需要全家人制定好规则和合理的预期,然后一起去执行,形成规律了就事半功倍。龙宝的中法双语启蒙算是很成功的,但他的第三语言英语启蒙就没那么轻松了,特别是我们离开英国后没了大环境,跟国内小朋友学英语一样的没有语言环境。还真是某一个语言花的时间少了就容易丢掉。

语言学家研究的结果说孩子醒着的30%的时间沉浸在第二语言中,才能“激活”和“内化”新语言。我经常一天忙下来入睡前在脑袋里计算着龙龙当天的中英法语的沉浸比例,然后发现英语时间急速下降,都快挤没了,特别是上学后又来了个第四语言德语。当初为了他能去个国际化点的学校(担心家边上的小幼儿园都是金发法国小人他会很落单)报了法德双语幼儿园。搞得现在放学回家开始冒德语单词,老娘我都听不懂,于是准备开始自学德语,简直是给自己找事儿,呵呵。

下次来分享一下混血宝宝的英语启蒙吧,这场战役比我预期的要难打。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我给法国侄子中英双语启蒙

搬来法国后我和保罗的妹妹玛丽商量着互相帮忙带娃,我问她我带俩娃时可不可以只说中英文,不讲法语。

玛丽欣然同意,说免费来了个外教老师当然好啦。

于是我的小侄子昆廷成了我尝试在家双语启蒙的第二个实验品(第一个当然是我的龙宝啦)。

昆廷宝宝一岁半,刚开始牙牙学语,会说一些简单的法语单词,还不成句。

短短的两个月,我带着他和龙龙一起玩,我惊喜的发现他开始模仿我们吐中文单词,会说“谢谢”,“车车”,“还要”等简单的词。

最近开口唱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全家人都诧异竟然是英文版的小星星,而不是法语的。

我不得不感叹小宝宝的模仿能力实在是太强了,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我最近的新体验。

昆廷和龙龙

 

同龄玩伴的魔力

首先我觉得最大的功劳在于龙龙的陪玩。相对于模仿大人,小孩子更喜欢模仿同龄人。

我给俩宝吃的或喝的,龙龙立马说“谢谢”,然后还自动翻译成法语“merci”,有时他还以大哥哥的口吻对昆廷说“你也要说谢谢哦”。

昆廷听多了某天突然张口说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中文词:“谢谢”。我马上夸张的赞美“好棒!昆廷会说谢谢了”。

龙龙也和我一起拍手大赞“好棒好棒!”

受到鼓舞的小宝乐呵呵的大笑,不停重复着“谢谢”,发音非常标准。

从此以后只要龙龙对我说了“谢谢”,昆廷都会鹦鹉学舌般的重复一遍。

然后我发现儿歌的魔力更大。龙龙最喜欢的英文歌是小星星,每天自歌自舞N遍。昆廷最开始是模仿他哼调子,填词全部是da da da da…

就这么哼了两个月后的某天他突然唱出了第一句歌词,虽然发音不标准,但可以听出来他唱的是英文歌词。

从此他俩每天一起二重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个发音标准些,另一个的吐词越来越清晰,稚嫩的童音,作为自家娃的大人,听着小小的他们唱着非居住国语言的歌曲,很是为他们骄傲。

 

自问自答

学界公认任何语言的有效启蒙都需要孩子熟悉的亲人在身边多说多教。

小宝宝学语的初期是很少给予回应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作答。以我的经验发现多多提问,然后告诉宝宝怎么回答是很有效的交流方式。

比如龙龙和昆廷作为典型的男宝最喜欢各种车的玩具,于是陪玩时我最喜欢围绕他们喜欢的玩具展开各种自问自答。

昆廷最喜欢玩消防车,一边把车开来开去一边嘴里哼着“吧蹦吧蹦”(法国的消防车发出的声音)。

于是我明知故问,“昆廷最喜欢玩消防车是吗?”,昆廷瞟了我一眼,没有回答。我自顾自的说,“你可以说,是的”。

第二天他再次玩消防车时,我重复同样的问题和回答。N天以后他突然回答我说“是的”。

我继续追问“消防车是什么颜色的啊?”,然后马上自答“哇,是红色的”。同样N天以后他会重复我的回答说“红色”。

龙龙两岁多可以回答句子了,但很多时候语序表达不对或是多种语言混用,我就用正确的回答多重复两次,然后他再回过头来模仿我的句子,这样就越说越顺了。

比如前段时间院子里的草莓红了,他一边摘着吃一边说“我喜欢吃草莓红”(法语里的颜色形容词在名词后面),我就跟着他说“哦,你喜欢吃红草莓”,“你看,这儿还有好多红草莓”。

再比如我们在英国生活的两年里龙龙学的最快用的最多的英语词是“no”,于是出现了很多关于no的中英法夹杂的表达方式:“no睡觉”(不想睡觉),“no吃ça”(不要吃这个),他安慰昆廷时喜欢说“bébé no哭”(宝宝不哭)。

这些他自创的表达方式是最难纠正的,有些词句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演变才说对。一边听着心里觉得好笑一边感叹双语/多语宝宝最开始说话的语言混淆还真是个值得探讨的大话题。

 

投其所好

我家娃对吃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定是很饿了才会在饭桌上狼吞虎咽几口,五分钟内说“饱了,我要下去玩”。其他时间看到零食水果什么也很少主动说要吃。

与他对比,昆廷是个大吃货,每天正餐都可以慢悠悠的吃很久吃很多,其余时间看到零食或水果一定会大叫着吃到口里才罢休。

于是我发现在他最享受的吃东西时间学的中文最多,说的最溜的中文是“好吃”和“还要”。

每次给他喂东西吃时我都用中文告诉他吃的是什么,给他描述食物的形状和颜色等,投其所好的交流学的比什么都快,没过一阵子就会跟我说“还要,吃鱼”,“喜欢绿豆豆”。

 

 

小锐最后说:

看着法国小侄子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开口说中英了,我特别感慨虽然他不在中国也不在说英语的国家生活,只要有人教,小宝宝什么语言都能轻而易举的学会说。

这个新发现更加坚定了我帮助自家宝宝习得中英法三语的信心。在他们上学前如果能够长时间陪在身边多聊天都能够成功启蒙。

对于宝宝来说听说是最容易实现的第一步,再往后的读写会有一定难度,到时候再与大家分享吧:-)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从睡渣到睡神的蜕变 – 帮助宝宝入睡的五首英文哄睡神曲

帮助宝宝入睡的五首英文哄睡神曲

拥有超级学霸精神的我在怀孕时潜心研究了各路专家的育儿经,信心满格的迎接宝宝的到来,美美的梦想着我会是个潮妈辣妈,在家庭与职场之间华丽的飘逸。

结果实在是飘不起来,被现实踩到脚板底下。

严重缺觉,只能做披头散发的老干妈。

不得不承认我家宝宝一岁以前是个睡渣。抱在怀里才睡,放床上秒醒。夜里醒的次数两只手都不够数。

我和老公换着抱换着哄,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手快要抱断了还不能放下。

我尝试了各路神仙的建议,包括睡眠训练和分房睡等,结果都半途而废,完全无效。而且觉得整个过程很残忍,宝宝哭的撕心裂肺,枉然增加妈妈的挫败感。

家人朋友都来支招,到最后感觉不是我有问题就是宝宝有问题,谁的建议都不想听。

还有人说抱睡的娃都是被家长惯坏的。我只想说,呵呵。

于是我决定把所有的育儿书都送出去,什么理论都不参照,只听从我的内心。

做了这个决定后突然觉得整个人都放轻松了。我是他的妈妈,全世界还是我最懂他。

宝宝想要我抱我就抱到天荒地老,他想要贴在我们身边睡就把他的小床和我们的大床拼起来,喜欢我唱某首歌我就唱个上百千遍,只要他开心就好。

然后奇迹发生了,一岁以后他突然不需要我们抱着入睡了,而且晚上一觉到天亮,不再半夜频繁醒来折腾了。

慢慢的哄睡变成了我们俩都很享受的事情,我们一起读几个故事后关上灯,然后他在自己的小床上躺好,我给他轻轻的哼几首歌,他就渐渐入睡了。

一岁半以后更是升级成了睡神,每天都非常有规律,早上在儿童俱乐部或soft play玩,午饭后自己爬到床上睡三小时的午觉,晚饭后洗澡,八点睡下到第二天早上七点。

我真想对全世界宣布,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什么叫做静等花开,嫣然自若。

 

不少妈妈问睡前唱什么歌好。下面这五首英文儿歌是我家宝宝现在的最爱,推荐给大家,每次唱完都去见梦婆婆了。

下面的音频是某天晚上宝宝睡觉前我唱的,前面三首还在回应着我,到后面两首就眼睛闭上快入睡了,哈哈。超级推荐在http://littlebabybum.com/上看视频学唱,这个网站的儿歌视频做得很美很有趣,宝宝都超爱看。

帮助宝宝入睡的五首英文哄睡神曲

 

1.The Wheels on the Bus

这首英文儿歌是经典中的经典,我家宝宝每天点唱不下十遍,从早唱到玩都不腻。歌词有很多种版本,从巴士上的各种部件唱到巴士上的人再到小动物,随意发挥宝宝都喜欢。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Round and round, round and round.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all day long.

*The wipers on the bus go swish, swish, swish

*The people on the bus go up and down

*The doors on the bus go open and shut

*The horn on the bus goes beep, beep, beep

*The bell on the bus goes ding-o-ling-oling X 3

*The baby on the bus says “Wah, wah, wah”

*The mummy on the bus says “Shush, shush, shush”

*The daddy on the bus says “I love you X 3”

 

2.Five little ducks

这首学数字的小鸭子之歌朗朗上口,妈妈鸭子带着小鸭子去游泳,从五只鸭子唱到一只鸭子就睡意浓浓的了。

Five little ducks went swimming one day,
Over the hill and far away.
Mother duck said,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But only four little ducks came back.

Four – Three – Two

One little duck went swimming one day,
Over the hill and far away.
Mother duck said,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But no little ducks came swimming back.

Sad mother duck went out one day,
Over the hill and far away.
The sad mother duck said “Quack, quack, quack,”
And all of the five little ducks came back.

 

3.Hey Diddle Diddle

这首儿歌的旋律超美,歌词非常诗意,莎士比亚的戏剧风格,满满的童趣与无厘头。是我自己最爱唱的。

Hey diddle diddle,
The cat and the fiddle,
The cow jumped over the moon.
The little dog laughed to see such sport,
And the dish ran away with the spoon.

 

4.Star Light Star Bright

这首歌很简单很好学。对着夜空中第一颗星星许愿好浪漫的感觉。

Star light, star bright,
The first star I see tonight.
I wish I may, I wish I might,
Have the wish I wish tonight.

 

5.Rock-a-bye, baby

这首歌唱起来最催眠,没有之二,唱到最后我自己的眼皮都开始打架了。

Rock-a-bye, baby,
On the treetop.
When the wind blows,
The cradle will rock.
If the bough breaks,
The cradle will fall.
But mama will catch you,
Cradle and all.

Baby is drowsing,
Cozy and fair.
Mother sits near,
In her rocking chair.
Forward and back,
The cradle she swings.
And though baby sleeps,
He hears what she sings.

Rock a bye baby,
Do not you fear.
Never mind baby,
Mother is near.
Wee little fingers,
Eyes are shut tight.
Now sound asleep,
Until morning light.

 

最后祝妈妈和宝宝都有好睡眠!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邻居三岁双胞胎姐妹通过看电视自学英语

 

邻居家来自克罗地亚的双胞胎小姐妹丽拉和贝拉快三岁了,近来发现她们的英语说得越来越溜,非常纯正的英式发音。而她们爸妈说的英语有着浓厚的口音和各种语病(虽然不妨碍我们交流)。

我问在家全职带她们的妈妈,是你教的吗?她说不是,她们看动画片自学的。

两姐妹有严重的哮喘,很少出门,还未上幼儿园,也极少去有其他小朋友的社交场所。妈妈在家带她们时大部分时间只讲克罗地亚语,因此她们学英语的几乎所有输入来自于看电视,而主要输出来自于与她们的妈妈和我的交流,我们两家妈宝们每周互相串门几次。

妈妈说她们现在最爱看的动画片是Peppa Pig(粉红猪小妹)和Bing(小兔兵兵)。

我看了后也非常喜欢,发现两小孩说英语的语气和动画片里的人物一模一样,超级可爱。

另外我还发现她们说的英语非常自然的融入了英语文化特色,比如说她们会用敬语,thank you和please常常挂在嘴边。再比如说她们的用词很口语地道,她们看龙龙不小心摔倒了异口同声的说whoopsie daisy,特别逗。

更神奇的是两姐妹之间的对话交流都是用的英语,而不是克罗地亚语,妈妈说她也搞不懂她们怎么想的,但俩人就这么决定了,从一岁多开口说话后对彼此只说英语。

于是我在与她们相处时总在琢磨的一个问题是:小宝宝看动画片学一门语言到底多有效?

双胞胎姐妹丽拉和贝拉看电视学英语

双胞胎姐妹丽拉和贝拉

龙龙爸爸是非常反对小宝宝看电视的,他认为电视伤眼睛伤大脑阻碍语言发展,小宝宝需要与人交流。

我们俩非常欣赏的一个美国幼儿语言学家Kuhl的研究也指出小宝宝通过看电视并不能学到一门语言。

我们俩本来也是不爱看电视的书虫,大部分晚上都是窝在沙发上各看各的书。

所以龙龙一岁半前是一点电视都没看过,只要他在我们都不会开电视或看电脑手机视频。

最近我才开始给他播点中英法儿歌看,他最喜欢Wheels on the Bus,一边看一遍喊bus, bus。然后只要有各种车的画面都会不停地模仿police car, tram, ambulance等等。

我觉得他娱乐了也学到了很多。我陪玩时给他唱这些儿歌也通过一起看后印象更深刻不忘词了。龙龙爸爸说,好吧,如果要看一定要限制每天不超过20分钟。

 

如何最有效的给小宝宝看动画片学外语?

我个人认为限时给小宝宝播放点有趣有意义的动画片对语言学习还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外语的学习,如果没有大生活环境的浸透,父母不能以母语的视角来教,只能主要依靠如电视和书籍之类的辅助工具。

在国内给宝宝播放原版英文动画片和在国外给华裔宝宝播放国产动画片的逻辑是一样的。

我觉得如果父母能在旁边引导做出回应并在过后帮助宝宝进行语言输出是非常有效的语言启蒙和学习。

 

1 选择宝宝最感兴趣的并适合年龄段的动画片

学任何东西都要有趣才能有收获。宝宝喜欢看什么父母一试就知道。双胞胎小姐妹喜欢的Peppa Pig龙龙同学就不感兴趣,他更喜欢Thomas & Friends(托马斯小火车)。

另外几部英美主流动画片也值得推荐给学龄前的宝宝,比如Baby Einstein(小小爱因斯坦),Dora The Explorer(爱探险的朵拉),Curious George(好奇的乔治),Charlie and Lola(查理和罗拉)- 这个适合有二宝的家庭。

看这些动画片学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小宝宝和爸妈通过看这些动画片了解到欧美家庭里的各种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是非常有意思的。

另外宝宝只要喜欢看就会自觉地去模仿,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模仿。从模仿单词发音到如何组词造句,再到在不同的场景该做些什么。

比如英美文化里很重要的礼节是离开时要说再见,对大人和对小孩都要挥手说拜拜。双胞胎姐妹离开时都会友好的对所有人说再见,包括当时还不会说话的龙龙和宠物猫狗。我们在路上分开时都会把推车里的宝宝推到面对面的角度,鼓励他们对彼此挥手说拜拜。

双胞胎姐妹丽拉,贝拉和中法混血儿龙龙

丽拉,贝拉和龙龙

 

2 父母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输出

宝宝看电视是单方向的输入,如果没有事后去使用看到的内容,没有其他渠道进行语言输出练习就没有多大用。只是看了个热闹。

双胞胎姐妹在看到喜欢的画面时都会重复里面的对话,比如丽拉说“the cat is cute“,在旁边做家务的妈妈回应道”Yes, it’s a very cute cat”。过后贝拉在玩她的猫咪娃娃时就自言自语的重复”I have a very cute cat.”

小宝宝看电视时家长一定要待在他们的左右,在背景里做家务都好,这样可以对孩子做出的任何反应给出积极的肯定,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答。这样的互动有助于信息的摄取和对电视内容的理解。

最最重要的是电视看完后可以有意无意地鼓励宝宝去重复使用刚学到的东西。比如双胞胎某天看动画片学了个新词naughty。龙龙小宝跳到沙发上做调皮危险动作时贝拉马上说naughty。于是我也对龙龙说 “That’s very naughty of you, please come down” 。从此她们俩一看到龙龙调皮捣蛋就学着我的口气说 “That’s very naughty of you!” 。

三只熊孩子

三只熊孩子

 

3 英语不好也要努力与孩子对话

当宝宝对一门语言产生了兴趣后会非常想与父母使用,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有趣的游戏。双胞胎妈妈的英语说得很不流利,很多词的发音也不太准,但这都不阻碍她用英语和她们对话。

有一天我们去玩时她在和女儿们一起唱一首新学的儿歌Rock-a-Bye Baby,有句词她唱错了“When the wind blows, the cradle will drop”,丽拉马上说“No mummy, it’s rock, not drop’”。她马上谢谢孩子纠正她,赞美她的记忆力好。

然后她假装自己不懂歌词里的一个词bough问女儿能不能教妈妈什么意思(其实我第一次听这个歌时还真不懂when the bough breaks是什么意思),这样让宝宝当“小老师”,训练她们的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

另外注意多重复使用宝宝听得懂的和喜欢的用词。我以前被什么东西撞到了都习惯性的说中文的“啊”或“哎哟”,最近龙龙特别喜欢“Ouch”这个语气叹词,我再被磕到会刻意的说“Ouch,好痛”。然后他都会被我的发音吸引,咯咯大笑,也学着我说“好痛”。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