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怎么教会孩子说四种语言的

中法混血

过去一段时间有好几个朋友来问我怎么好久没更新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忙什么去了,时间就这么嗖嗖的飞走了。实在是抱歉,大家久等了!

这段时间法国全民在家隔离,我发展了一个新爱好,做视频!  

住在国外的亲们可以订阅我的YouTube油管频道,我每周更新 ,内容丰富: Rui Zhang: Learning New Skills Every Week  

国内的亲们可以去B站看看,这里的主题是英语学习: 小锐学英语  

 

油管频道里记录了这段时间以来我学习的新技能:

玩杂耍

混血人儿杂耍 

做动画片

混血儿动画片

 

双人飞行瑜伽

儿童瑜伽  

还有分享我们家多语启蒙的经验谈。这里可以看到兄弟俩说中英法德四种语言的日常。

multilingual kids

点击视频下面的Subscribe订阅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

Tips for Raising Multilingual Kids – Teaching 4 Languages to our Multicultural Children  

 

7个学语言的小游戏

以前读大学时在新东方教少儿英语,收获了一系列小孩子喜欢玩的学英语游戏。现在信手拈来教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很好用,感觉教任何语言都没问题,当然前提是只要我会说。

在这里分享几个简单易操作的吧。感兴趣的亲们可以留言告诉我,我还可以分类更系统的分享,有些游戏需要准备点道具,打印点图片什么的,但效果更好。  

 

1)抢板凳

我每次想教孩子们一首新歌时都会跟他们一起玩抢板凳的游戏。一首歌唱完三个人抢一个双人椅子坐。

玩几次后他们就会跟着我一起唱。玩着玩着不知不觉新歌就学会了。无论是中文歌、英文歌、法语歌、德语歌,这个游戏百试不爽。

这个游戏很有魔性,因为人在转圈圈不停动着时是用潜意识在唱歌,歌词一下就记住了。  

抢板凳

   2)比赛抢摸单词 

小朋友都喜欢比赛,特别是跑起来去抢着摸个什么东西时,特别的兴奋。我家兄弟俩有个小白板,我每次教两个单词,反义词最好教。

每个单词我都会画个简单的画,帮助记忆,下面写单词的拼写,这样帮助五岁的哥哥记住拼写,然后两岁的弟弟理解意思会说就好了。 我说个词然后ready go,他们就用最快速度跑到白板前摸那个对的词。

 

3)单脚跳学数数

学数数最好玩的就是单脚跳游戏。比如我说十,他们就会单脚跳十下,换脚后换种语言继续数。

偶尔这样玩一下,中英法德四种语言的数字都练的很溜。

  4)画画学单词

小孩都喜欢画画,任他画什么,完了后要他用已经会的语言描述一下画的什么,然后再教他一门新的语言描述。

自己画的东西描述起来别有兴致,教外语时也学的最快。

比如说这周丹尼尔想画他自己,画完后他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说身体各个部位的名字,我就借机教他德语怎么说,因为他还不会。

最后用四种语言比较来看发现英法德的很多单词开头都很相似。

  5)袋子里有什么呀?

小孩还喜欢在一个关闭的袋子或盒子里掏啊掏,找到什么东西都特别高兴。

我就偶尔有准备的塞点什么玩具或日常用品到里面让他们掏,掏到后教他们用英语或德语怎么说。

 

6)猜猜我演的什么

我们每天都会用很多很多的肢体语言来交流。小孩子也喜欢看爸爸妈妈用肢体语言演个什么东西然后让他们来猜。

比如说很简单的酸甜苦辣,微表情演出来让他们猜,猜出来后教他们换种语言怎么说。

这周我教哥哥用英语和德语描述不同天气,我把长头发甩来甩去,他一下就猜到是起风了,他觉得超好玩。

 

7)颜色收纳盒 

每天兄弟俩玩的满屋子的玩具,无处下脚。如果我要他们收一下,都不情愿。如果我说我们玩个游戏吧,大家找找红色的玩具放到一个盒子里,他们会马上动起来。

我最喜欢的收纳工具是宜家的透明收纳盒,买了不下几百个。随手拿几个来,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收,颜色也学会了,玩具也收好了。一举两得!

 

这七个游戏的视频可以在这儿看:

7 Easy Language Games/Activities for Kids: How I Teach My Children to Speak Any Language    

 

小锐写在最后

看到我视频的亲可以给我留言,告诉我你们希望看到什么新的话题呢?

然后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助我发展YouTube频道呢?比如我应该更focus我的内容,只做语言教学,或是应该把风格或视频内容统一一下呢?

任何建议我都喜欢听。谢谢大家的支持!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我的个人微信号:super_rui777


,

中年妇女在法国学马术初体验

二宝出生后老公经常提醒我要出去运动锻炼一下。

他自己每周到山上长跑三次,风雨无阻,夏天有一次不小心踩到黄蜂的窝被一群黄蜂扎得满腿红肿;冬天有一次下大雪不小心滑倒,把口袋里新买的iphone坐断了,这些都没有阻碍他继续跑下去。

平时的这些训练都是帮助他每隔一段时间参加一次马拉松野跑比赛。对一项运动这么执着的热爱,我是即羡慕又佩服。

我学着他去山上跑了两次,每次都累到怀疑人生,边走带爬的回家,问苍天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

然后我又试着按照自己曾经的喜好偶尔去打打网球,要么去泳池泡泡,但都没有动力坚持每周去,每一个月出去动动就很不错了。

而且我最喜欢听别人问我,“你生了两个娃怎么恢复的这么好?都做了什么运动啊?”我豪爽的回答,“啥都没做,自己瘦的。”哈哈。

当然我自己知道这都是图嘴巴快乐,实际上这几年生娃养娃让我的精神状态直线下降,总是没精打采,工作一下就累得头痛。确实需要多运动来调剂一下。

然后直到有一天老公说,“你每周出去报个班吧,什么运动都好,打太极或乒乓球都可以”(他这个法国人以为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太极和乒乓球),我保证这两三个小时我在家看两娃。

嗯,这个提议听起来好有诱惑,每周固定时间出去自己爽。

于是我二话不说去马术俱乐部报了个班。  

 

“帅”就一个字

老公问,“你这么大把年纪了怎么突然想去学骑马?”

我说“看起来很帅啊!”

他问,“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脑补着画面我骑着高大矫健的马飞奔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奔腾、英姿煞爽、霸气十足。

他无奈的说,“好吧,你开心就好。”

其实和很多小女孩一样,我小时候也很喜欢马,向往学骑马已经很久了,只不过以前在国内是很小众的运动,没那个条件。如今生活在马术学校遍地开花的法国,一定要试一次。

兴致勃勃地我第一次去上课,有点幻灭。

上马前教练给了三把不同的刷子教我给马刷毛、清理蹄子。我像个女仆一样给小马清理身上的灰土,然后每只爪子抬起来给他清理指头间的杂物。

然后它在那儿不停的放屁拉屎。完了后又要学习怎么处理马粪。

接着要给马套上马嚼、装上马鞍,要让它配合地张开嘴咬住马嚼真心不易,教练都是连拉带扯的,而对我这个新手它根本不甩,直接用头顶我或是用鼻涕水喷我。

最后骑上马的我是灰头土脸,满身污渍,绝对是帅气的反面存在。

教练解释说,“这看似劳神费力的准备工作其实能帮助你与马建立默契与信任,不然凭什么让个陌生人突然骑到它身上遵守各种指令呢”。

她说,“每个骑手都要为他的马负责,好好照顾它,它才会更加信任你。而这种责任感正是骑士精神的核心”。

从此以后我也不再嫌弃骑马前的准备工作,认真的为我的马刷毛,多和它交流感情,让它熟悉我并放松警惕。这样上马后也会更加配合我的指令。  

 

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栏

第四次去上课时我迟到了,已经来不及准备我经常骑的马,教练要我去外场找个名叫Sauteur的马。

我以前骑的马叫Calin,意思是拥抱,这只小马还算温顺,确实很喜欢别人拍拍它拥抱一下。

我和Calin

这次的新马一听名字就不老实,谁会叫“跳跃”啊,突然我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我急冲冲的跑去找到了这匹马,一身黑,比我以前骑的矮脚马高了一个头。

我站在它旁边等教练来帮我调整脚套时,一位凶神恶煞的中老年教练过来说,“您还在等什么呀?快上马!”

我本来想问问头三节课教我的是一位年轻可爱的小姑娘,怎么今天换人啦?但看着她阴沉的脸和打着石膏的右手,我硬是把疑问吞进肚子里,一咕溜地爬上了马。

上去后就感觉不对劲,首先没有人帮我调整任何东西,我感觉马镫有点左右不平,但已经来不及修正了。其次还没走两步她就开始练习小跑。

我正准备举手发问时一阵大风吹来,然后就远远的听着她大喊“现在开始快跑”。

这时候我意识到我上错了班,这个应该是高级班,我在初级班根本还没学怎么快跑。

我的马根本没等我给出任何指令就开始和其他的四匹马一起狂奔,我的心也突然间咚咚咚的狂跳。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来保持平衡,感觉自己就像一麻袋土豆快要被颠下去。

这时我只能观察其他的骑手,学着他们那样往后倾,顺着马的动作控制住了方向和速度。这时畏惧慢慢褪去,突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我从小就喜欢超刺激的运动,玩过山车、高空跳伞和水上摩托什么的都不害怕,但这第一次感受到在马身上狂奔让我肾上腺素瞬间飙高,又怕又喜欢。

这时我只想在心里高歌,“让我们策马奔腾,活得潇潇洒洒”。

正在我琢磨着下一句歌词是什么时,我的马突然改变原来的方向朝着马场后面的交叉栏飞奔,我怎么扯缰绳都不听我的。

就在这个时候教练终于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在后面大叫“Sauteur,STOP!”

一秒钟后我的马华丽丽的起跳,我感觉整个人飞了起来,整个世界都被甩在了后面,就在它飞过栏杆落地的那一瞬间,我被腾空后弹回到马脖子上,死命抱住了它的脖子没有被摔下来。

这时教练终于追了过来,幽幽的来了一句“您是上错班了吗?”

这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句话的精髓:“不会走就想跑会死的很惨”。一边后怕一边感叹我竟然莫名其妙的完成了一次跳障碍这么高级的动作。

 

 

“内向”的运动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我慢慢感觉到骑马是一个很“内向”的运动,并不是我以前以为的自在奔腾、不受束缚。

尤其对于新手来说,骑马时需要非常专注和小心,每时每刻都要去关注和感受马的状态,不能走神也鲁莽不得,不然很容易意外坠马。

马术其实需要骑手非常内敛的寻找“马感”和稳定感,是一个要求协调性、柔软和力量并存的运动,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同一个动作,每一次的漫步到快步到快跑都会有很多细微的差别,而这个与马之间建立起的默契只有自己感受的到。

我每次练完后都很喜欢看高级班的几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跳栏,她们的脸上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与平静。看着她们干净利落跨过大大小小的障碍物,动作娴熟无比,完美演示了我幻想中会骑马的帅气女孩模样。

我还了解到学马术不太看年龄,更看“骑龄”。那些小姑娘都是四五岁就开始学骑马了,她们的经验都是童年时期的积累。 对我来说好消息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学马术都不嫌迟,我的水平发挥不会太受生理限制。因此作为新手课程里唯一的中年妇女,我不再觉得别扭。

 

小锐写在后面的话

最后我就这么神奇的爱上了这项新运动,每周去一次练习,竟然做到了风雨无阻,还蛮意外的。

现在我又多了一个可以努力的新梦想,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养一匹自己的马。

记得有谁说过“爱上马很容易,让马爱上你太难”。要是能有这么一匹马我能赢得它的爱与尊重,陪我一起探险、“断肠人在天涯”,想着真美妙呢。

老公听着我的奇思异想赶紧捂住了他的钱包,“一匹马不贵,但买回来要给它买马场马棚,还得一年四季有人喂食打理,我们还是歇歇吧。”

只有我家大宝在旁边举双手双脚赞成,说“爸爸,就养在我们家后院,我跟弟弟会帮忙照顾它的”。

儿子的提议老公没有完全否决,而是改换策略说,“那爸爸赶紧回办公室去赚钱咯”,然后瞬间闪人,哈哈。

大宝在我的感染下也吵着要去学骑马,带他上了两次课还骑得蛮自如的,有其母必有其子啊!

小孩在法国学骑马

二宝在场外跟哥哥招手,满脸的骄傲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改日再聊哈。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我们把家里的丛林花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世外桃源

自从搬到法国后我和老公就经常坐在自家花园里感叹,为什么邻居的花园都收拾的那么美?花是花树是树,有的还种满了整整齐齐的蔬菜,或是点缀着别致的小雕塑小喷泉小风铃。

再看看我们家的花园,完全像个热带丛林,花和树东倒西歪的交织在一起。

而且后花园的杂树和野草疯长,每隔几个月实在忍无可忍了才请人来除次草,大宝在里面玩都很难看到人在哪里,二宝还小的时候就根本不敢让他下去。

我说我在大城市里长大的,不知道怎么打理花园,而且那么大片地,看着就无从下手。

老公说那我来吧,于是他打开装满了花园工具的木屋,好不容易找出了多年没用的除草机,一顿折腾后发现电池坏了,最后他也作罢。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两个懒人一有空就继续抱怨着乱哄哄的花园,然后转过头来膜拜邻居家的花草树木,偷瞄着他们在花园里劳作。特别是有的夫妻俩下班吃完晚饭后一起除草浇花、看着那岁月静好的样子特别羡慕和佩服。

原来邻家的草真的是分外青,还分外好打理的样子。

邻居家的花园整齐有秩

1

我家的两个男孩子完全不介意花园里的脏乱差,特别喜欢去后花园的丛林里倒腾,玩着脏兮兮的泥土,爬树爬石头。然后回到家一身的土、一头的干草,得直接拎去浴室洗澡。

花园一角躲猫猫,松树下面的树干都垂到地上了

他们还喜欢开着电动摩托车和拖拉机去“探险”。他们自创了很多玩法,有时候他们变成林园工人,一起捡树枝枝,一箱箱的运回来送给他们的奶奶烧壁炉用;有时候他们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坏人,在花园各个角落里玩追捕游戏。

两宝最爱的坐骑

有一天晚上睡前读书时大宝看着一本关于花花草草的书说,他也想在花园里种菜,还想种一颗苹果树,因为他最喜欢吃苹果。我们想了想说,没问题啊。

老公的知识比较渊博,跟孩子解释说,苹果树要秋天种最好了,种下后一般要等个两三年才会结果子,你有耐心等待吗?

大宝说当然有啊。

于是第二天孩儿他爸就带着大宝去家附近的果林园去侦察了一圈。回到家后苹果树没买(因为离秋天还很远),但后备箱里装满了一盆盆的果蔬苗子,有西红柿、草莓、覆盆子、蓝莓、黑莓等等十来种。

第三天他重新开启花园工具木屋的门,花了几个小时把除草机修好了。

第四天又花了几个小时自己去除了次草。看着他大汗淋淋的背影,突然觉得搞园艺的男人好帅啊!

我不得不感叹这一切的动力只因为孩子想要颗苹果树。

2

从此以后他对清理自家花园的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不忙的日子他会在工作完后换上旧衣服下楼去花园里忙活。他拿着巨型剪刀修剪花花树树,把枯死的枝干都剪掉了,然后还把一些挡住小路的杂树连根拔起。

孩子们在爸爸的影响下也喜欢跟在他后面和他一起干活,大宝在大人的监督下可以用小剪刀修剪小树枝。

大宝最喜欢学着爸爸修剪树枝

他把几颗松树下面的树枝都剪断了,给我们买了个吊床挂在树上玩。

这个吊床实在是舒服,不仅小孩子喜欢,我也喜欢晚上等他们睡着后带杯红酒和电子书坐在里面慢慢享用。

花园整理干净后老公又去买了一大堆木头和土,开始准备建造木头围栏,做个小菜园子给两宝。

大宝每天放学后都去找爸爸问什么时候可以去花园里一起工作,然后父子俩一起锯木头填土,忙的不亦乐乎。

二宝午睡起来后也来帮忙铲土。

最后他们在这个小菜园里种上了西红柿。天气预报有雨的日子爸爸吩咐他们给小苗子上面加个帽子,这样不会被雨淋坏。

两个月后小苗子就长这么高了,里面可以看到绿油油的西红柿,再等些日子变红了就可以吃了。

接下来老公在花园的另一边挖了八个大洞,种上了覆盆子,蓝莓等八种儿子们最爱吃的水果。

他们喜欢带着玩具到小苗子前面来玩,每天都要看看是否长大了,什么时候结果子了。

为了方便他们从前花园到后花园去给他们的菜浇水,老公又去买了一堆木头和石头,准备自建一排楼梯。

家里的房子建在山上,所以整块地不是平的,从前花园到后花园的一段路是个大斜坡,二宝走不稳很容易滑倒。

两个周末的功夫楼梯就完工了!这个动手能力和木匠精神真是杠杠的。

3

春天到了,家里的水果都慢慢熟了。他俩最喜欢的是小小的野草莓,也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草莓。

每天吃完早饭后兄弟俩都会跑到后花园去侦察什么水果可以吃了,够的着的就自己摘着吃,够不着的就大叫妈妈来帮忙。

樱桃树结满了果子

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妈妈才了解到树上的果子最先熟的是树顶端,我爬到梯子最顶端帮孩子们摘。树太高了梯子不够长,上面一半都够不到吃不着,只能望洋兴叹。

过了几天后,树下面的车厘子也都慢慢变得红彤彤了。孩子们自己都可以摘了,于是迫不及待地拿着大盒子来装。

大宝总是冲在最前面,一咕溜的爬上梯子开摘,然后叫弟弟来给他帮忙举着盒子。

夏天到了,更多的蔬菜水果成熟了,我们像碰上大丰收的农夫一般欢喜雀跃,每天提着大篮子去花园里采摘,吃不完的就送给奶奶和邻居们做水果派。

大宝坐在梯子上一边摘黄李子一边吃

他们还特别喜欢黑莓,酸酸甜甜的,一次摘几个一起放嘴里,特别有夏天的感觉。

看着这些大自然馈赠的果实,突然非常感恩。感恩老公像个朴实的农夫一般给我们一家种了这么多蔬果,给我们平淡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虽然我们的花园还是没有别人家的整洁完美,但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乐园,只要不下雨都乐此不疲的在各个角落里吃喝玩乐。

4

在老公的影响下,我也开始更加关心花园里的每个角落可以如何修整一下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

然后我发现他们很喜欢在几颗榛子树下躲着玩。榛子树下面有大石头和成片的绿荫,而且树的主干有很多分叉很适合攀爬。

于是我搬了二十来根从其他树上修剪下来的大树枝,准备围着插一圈,想给他们建一个简陋小木屋(用的是小朋友的工具,大人的拿不动,丢人,哈哈)。

老妈子修建木屋

兄弟俩激动无比,帮我把树枝一根根插进小洞里,围了一圈后房子的样子出来了。

树枝都插好后他们要求在门口挂上气球,代表新家建成了。

兄弟俩的榛子树屋

他俩躲在里面玩土骑车子,然后又窜到里面的大石头旁假装做饭和睡觉,每天可以玩很久。

天热的时候我把他们的充气泳池搬到小木屋前,用浇花的水管子给他们放水玩,大宝喜欢一边浇花一边洗车。

还喜欢打水枪。

5

从此以后我们一家人都超级享受在花园里玩耍和休息,只要天气好都在院子里吃饭。

记得英国诗人库伯写过“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我们在法国乡村里把日子越过越简单,在这里我们才有功夫像孩子们一样去关注小苗发芽和花果成熟这些小事。

我这个曾经不屑于去纽约和伦敦以外地方生活的城市女子渐渐开始适应简单的乡村生活。

清早起床我最喜欢第一个去开窗看着田野上吃草的奶牛,轻轻的吸一口充满花香的空气。

周末我们一家喜欢去家旁边的森林里徒步探险,一起寻找山上的野草莓和野蘑菇。然后在山顶上烧一团火烤肉吃。

下山的路上总能碰见邻居家四处溜达的羊和牛群。

最近婆婆送我一件她年轻时在花园里干活的花裙子,我穿上去正好。带着两娃在花园里转悠时想象着婆婆年轻时也在这同一个花园里种下了一排排的玫瑰花,突然觉得好穿越,也好幸福。

这次我给大家分享了海量家庭生活照,你们喜欢吗?有花园的妈妈们也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管理心得吧,谢谢啦!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

混血兄弟回国奇遇记

“这是个外国小孩吗?”

“嗯,混血儿。”

这是我们这次回国经常碰到的对话。

出门在外,二宝浅色的头发很容易吸引来一些人好奇的眼光,上前来攀谈。

然后再看到旁边还有个大宝,都不忘加一句,“这是哥哥?这个看不出混血哦。”

我习惯性的回答,“嗯,哥哥像我。”

陌生人的闲聊一般止于此。

偶尔碰上时间充裕的大妈或喜欢唠嗑的司机会继续观察我们一家人,然后大叹,“这小孩一会儿说外语一会儿说中文,咋没口音啊?”

我谦虚的回应,“没有呢,我教的啊。”

混血儿讲中文

刚回到武汉的家里时,大宝的中文里会穿插些法语或英语词。

比如他问外婆,“可以给我一个scotch(透明胶)用来coller(粘贴)的吗?”

我妈一头雾水,“你要什么?外婆没听懂。”

就这么几个来回后,他会想办法用其他的中文词来说或是问我scotch用中文怎么讲。

一两周后我惊喜的发现他讲的中文里再没有外来单词乱入,与外婆外公的对话流利自如。

连外婆都感叹,“这个大宝虽然调皮但是可以交流真好玩。昨晚睡前我问他第一喜欢谁,他说第一喜欢外婆,第二是妈妈,第三是爸爸,第四是弟弟,第五是外公。嘴巴好甜呢。”

另外我意外的发现他连外公说的武汉方言和武汉口音的普通话也慢慢听懂了。

兄弟俩很喜欢抢玩具打架,劝架的外公总是操着浓浓的武汉腔说,“莫扯皮(不要斗嘴),一棱(人)玩一下撒。”

几天后大宝突然对着电视上斗嘴的小朋友说,“妈妈看,他们在扯皮。”听他说武汉话太逗了。

其实在我眼里,我一直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中国宝宝。我这个当妈的出生在中国并在此生活了二十年,我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还是很中式的。即使过去十几年居住在欧美国家,有些东西根深蒂固的不愿改变。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相处和交流中,我很自然的只讲中文,坚持下来好像也没有某些其他混血妈妈感受的那么艰难。

心情好时,我抱着宝贝们亲密的叫他们“大乖乖”和“小乖乖”,都是非常中国的昵称。

大宝上幼儿园后法语词汇量猛增,还未学会的中文词他自然地用法语来代替。这个曾困扰过我一段时间,但后来发现多语言的学习就是会先入为主,我及时告诉他中文对应词就好了,多说几遍中文的也会了。

而且每次回国度假都是对孩子们中文的最好修炼和弥补,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多回来和家人聚聚中文自然就更流利了。

混血儿的中国胃

孩子们的爸爸有个典型的法国胃,任由外婆使出浑身绝技在厨房里倒腾中餐,他都吃的不欢。带皮的带肥肉的货带骨头的肉不吃,这样就一枪打倒了我最爱的红烧肉,糖醋排骨和片皮鸭。太油太辣太重口味的菜也不吃。武汉人爱喝的各种汤也不要。

经常是做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他只在那儿夹毛豆和大白菜配米饭。没吃饱的他跑去偷吃孩子们的小零食,被我妈撞见大口大口的吃旺仔小馒头,也真够尴尬的。

于是我提议去西餐厅好了,他说不要,中国的西餐不地道。额,这老外还真挑。

都说童年的饮食决定着整个人一生的喜好。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们以后如老公这样,对我喜爱的食物嗤之以鼻。我期盼着他们也有个中国胃,和我一起享用各系中国美食。

在法国和英国时,我最爱给他们做蒸蛋、红烧鸡翅或排骨、清蒸鱼、豆腐汤、卤味这些快手家常菜,配着白米饭或手工馒头吃。即使我老公完全不碰筷子,只要看着孩子们喜欢,我都有大大的成就感。

回国这些天外婆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买菜,即去了大超市也去了最小市民的菜市场,一路上随处可见卖鲜肉、蔬菜和水果的小摊,空气中弥漫着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和豆腐脑的香味。小贩的叫卖声伴随着熙来攘往的热闹,这些都是我最熟悉的气息和铭记不忘的儿时记忆。

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路边农妇摆弄着大西瓜和紫葡萄,看着鱼贩子拿着快刀斩削鱼鳞。走累了就顺路买了路边摊的手撕饼和莲蓬,越嚼越香。

我幻想着他们长大后像他们的爸妈一样喜欢旅居异国他乡。但在每一段人生航行的冒险后都能把中国当作他们可以休憩的温暖港湾。

我希望他们也会如我一样无论走到哪都还是会时时怀念着这个喧闹都市的食物和气息 —— 一种滋味,一种感觉,一种浓情。

关于早教和兴趣班

回国后我终于体会到中式的团队带娃有多么幸福。外婆是买菜煮饭的领队,外公负责陪玩,我老公还是照常工作挣钱,而我腾出了更多时间看看闲书嗑嗑瓜子,然后就是剁手买买买,购入了逻辑狗和火火兔这些国内很流行的早教玩具,更有耐心专注于孩子们的早教游戏。

住在杭州的表姐一家听说我们回来了,特地回武汉来和我们相聚。我们把小孩们放到商场里的游乐场玩,自己一边瞎逛一边闲聊。她指着商场顶楼一家挨一家的兴趣班说,“看,我们国内现在兴趣班可多了,什么都有,英语、绘画、编程,还有乐高班,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有,质量还不差呢。”

然后我们在一家舞蹈班的窗前看到挪不开脚步。六个穿着黑色紧身舞裙的女孩子正在练习单腿前桥,两位年轻的男老师一个接一个的细心指导她们。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有节奏的手正上位、蹬起,分腿顶,两腿在空中转了一圈后优雅的点地,最后双手张开轻盈的保持了平衡。

孩子们也就六七岁的样子。我惊叹于她们的娴熟与自信满满,还有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态度。

这让我想起了大宝在法国上的体操课,老师和家长大都觉得孩子们一起锻炼一下开心就好,课堂气氛嘻嘻哈哈很轻松,缺少了这般专业与严谨,老师好像从来没有严厉地纠正过不规范动作。

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孩子能认真的学到更专业的技能。

关于保护孩子的天性

家里人见过我家两儿子后都连连感叹,长得像中国娃娃的大宝太调皮了,长得像外国人的二宝好乖好温顺。

外婆感叹说这个大宝精力太旺盛了,每天可以一刻不停的闹腾到精疲力竭才闭眼睡觉,她觉得我们惩罚管制的还不够,所以这么难带。

关于管教大宝,我和老公都潜心研读了不同学派的建议,实际操作中也是严惩褒奖有我们一系列的原则。但各种尝试过后他还是比二宝要难带十倍。

面对他人的指责和好心建议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保护大宝的天性,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一个人不该违背或怨恨自己的天性”,而作为父母,更是孩子的保护神,在某个框架内他应该是完全自由的。

大宝天性就是喜欢热闹胜过宁静,他生气勃勃、活力无限。在大城市里的小公寓里呆久了就如一只困兽般上蹿下跳、放电困难。我们在法国的大乡村房子更适合他,大大的花园任由他捣腾、自由驰骋。

在武汉的这些天,不论外面三伏天有多热,我们都尽力带大宝出去转转。外婆带他一起去购物买菜、去游乐场玩。晚饭后太阳慢慢下山时,我们散步到湖边让他去玩沙、自由奔跑。

周国平说,“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

我希望孩子们回想起孩童时都能咧嘴微笑。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



,

吃不到一块儿的婚姻能长久吗?

饮食与跨国婚姻

我的老公保罗是个典型的外国人,不吃带骨头的,不吃带肥肉的,不吃鸡爪鸭脖猪脑脚等奇怪部位,更不吃内脏。

我第一次给他做红烧鸡翅和糖醋排骨,他用刀叉小心翼翼的切下瘦肉,其余的皮,肥肉和带骨头的肉都扔到旁边不要了。我说这些都是精华啊,你不吃给我吃!

从此以后他都会切下他不吃的皮和肥肉,大快朵颐的放到我盘子里,对我说,“精华给你”,然后还对其他人宣布,“这些都我老婆的最爱”。言下之意是,看我多么有爱啊!

我最爱的粥他也不爱喝,一般老外都认为粥是流食,只有婴儿老人和蹲监狱的吃流食。

刚开始在一起时我认为吃不到一块儿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因为不记得谁说的,婚姻就是两个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

柴米油盐这原本幸福的事,如果两个人各吃各的咋行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但问题是他吃了二十多年的面包和奶酪,我吃了二十多年的米饭和热腾腾的炒菜,换着吃都不会那么香那么有满足感。

到后来他的筷子用得比我的都顺了,但还是不吃皮和肥肉。

在一起生活久了我也慢慢释然了。世界这么大,那么多美食,一起过一辈子总会找到我们俩都吃得香喷喷的菜肴。

 

1

我刚开始在美国工作时,保罗和我妈正好都来看我。于是我上班时,他们俩在一起吃午饭。

不确定他们是怎么交流的,但想象应该有点尴尬。

晚上下班回来保罗都会小心翼翼的给我描述中午吃的不可名状物。我说你都吃下去了怎么不知道吃的什么?

有一天他说妈妈煮了一大碗黄色的糊羹,上面还飘着黑末子,他说忍着眼泪都吞进去了,感觉在吃呕吐物。

问了妈妈后才知道他描述的是肉末蒸蛋。我说这是我最爱的家常菜啊,怎么会难吃呢?

于是我跟妈妈说以后不用给他做午饭了,你们各吃各的。

然后轮到妈妈吐槽,说他每天炒洋葱配意面奶酪吃,把洋葱炒得黑糊糊的,满屋子的烟。然后她让我去劝他少吃点洋葱,说洋葱是发物,难怪脸上长那么些青春豆。

老外不吃的中国菜

中国人爱吃的肉末蒸蛋

 

2

每年圣诞我们都回法国过。我们家圣诞的主餐万年不变,总有生蚝,蜗牛和盐水煮虾,配着法棍一起吃。

保罗和他的家人吃得那叫一个开心呀!

盐水煮虾还比较中国口味,我能吃。生蚝和蜗牛实在是不合胃口,每次勉强尝一两口。

我的法国婆婆和我的中国妈妈一样非常会劝吃。每年她都很执着的挑选一只生蚝,帮我挤好柠檬汁,说不管喜不喜欢都尝一个,多年以后我绝对爱不释口。

看着还在壳里扭动的生蚝跟鼻涕虫一样黏黏的,我忍着眼泪一口吞进去了,浓浓的咸酸味涌进喉咙管。

终于明白了保罗当时吃瘦肉蒸蛋的心情。

这好像离爱不释口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法国人爱吃的生蚝

法国人爱吃的生蚝

 

3

很多老外吃鱼不会吐鱼刺,我家这位中招。

英国这边的海鲈鱼很便宜,经常碰到打折,七条只要10镑钱,我买回家清蒸或红烧都很美味。

外国人一般只吃三文鱼之类的大块鱼肉,无刺或是超大刺的。

我这么整条小鱼一起下锅他觉得很鲜,但他很烦里面有小刺,想吐确吐不出来,最后是连着鱼肉一起都吐出来了。

后来他都懒得吐了,就着饭一起下咽。

结果有一次没咽下去,一根小刺卡喉咙管了。我拿着筷子准备帮他挑出来。他大惊,你这是要杀了我吗?赶快打999叫救护车来啊。

我说这么点小事叫救护车浪费腐国人民的资源了,在国内中国妻子都这么给丈夫挑刺的。他半信半疑的张开嘴让我操作。

后来每次碰上和其他人一起吃鱼,他都要把这个故事讲个其他老外听,大赞中国女人手巧,会用筷子挑鱼刺。

我在旁边笑得好得意。

英国超市常见的海鲈鱼

外国人吃到卡刺的海鲈鱼

 

4

有一天晚上保罗自告奋勇的要下厨给我做好吃的,说是扁豆炖肉肠。

我满心期待的看着他在厨房忙活,等他端上桌后赶紧拿了相机来录像,记录一下老公做的美食。

然后就听着我的旁白如下“哇,老公做了什么呀?怎么看起来像两条棕色的大便和一堆绿色的老鼠屎呢?“

还没等保罗开口,我已经笑喷了。原来这是传说中的黑暗料理。

他解释说这大便状的东西是英国肉肠,老鼠屎是小扁豆。

后来每次看那段录像都超级欢乐。

能把一盘菜做的像一盘屎是一种境界啊。

其实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被我脑补的比喻弄恶心了。

外国老公的厨艺 - 中西结合家庭吃什么

老公做的黑暗料理

 

5

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法国婆婆细心教我做菜给我家传菜谱,我可能到现在还是个厨渣。

每次回法国她都会让我看她做几道法国甜点。她把她将近40年烘培总结的经验抄在小本本上送给我。

我照着她的小本本菜谱做玛德莲蛋糕madeleine,果酱夹心饼干linzer,法国奶油面包brioche 等等。每次都超级无敌成功。

朋友都说可以去开个烘培店卖了。

保罗说好吃的要流泪,这就是童年的味道。

法国老公 - 法国甜点烘培

我做的法国奶油面包brioche

 

6

有了宝宝后我下厨的时间变少了,保罗开始越来越多的为我们掌勺。

他尝试了各国不同的菜系,并且为了迎合我的口味专做和中餐有些相似点的烹饪。

从意大利的beef ragu到泰国的红咖喱鸡饭,我表示我吃的很香。

从几年前的黑暗料理到现在的色香味俱全,真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现在意识到怎么吃和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下厨。

谁下厨谁做主。下厨的人端上桌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家的温暖。

舌尖里说,“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锅碗瓢盆里都盛满了爱,家常菜都是越吃越有滋味。

在同一屋檐下这么吃的婚姻能不长久吗?

法国爸爸和中法混血宝宝

爸爸给妈妈和宝宝做的晚餐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