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法德四语宝宝养成记 – 心得分享
记得大宝刚出生那会儿我和老公商量着要怎么教他说中文和法语——我俩的母语,然后又因为他出生在英国,有英籍,觉得英语也必须会。
于是在他去幼儿园前我俩在家都很用心的教他中英法三门语言。三岁时我们搬到法德的边境,让他上的法德双语幼儿园,于是在学校里开始学说德语。
一转眼他就四岁半了,现在可以流利的说中英法德四种语言。他讲中文和法语时和本地同龄小孩没啥区别,无口音。英语和德语可以简单交流,但词汇量小很多,而且有轻微口音。
都说大宝照书养,二宝随便养。我们家的语言启蒙也是如此,养大宝时看了不少双语和多语宝宝如何习得语言的书,担心他语言混淆和语言延迟。
现在来看我们是想多了,这么小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每天几种语言切换无数次毫无压力、习以为常。我有尝试一本书用四种语言交叉讲完,他也没觉得有什么违和感,呵呵。
于是二宝出生后我们没有任何纠结,直接四种语言一起来,而且风格随意。
我老公开始超级自信的用他蹩脚的中文跟二宝讲话,而我也以同等的自信教他德语,现学现教,发音不准有口音真的都无所谓。
身边不少妈妈抱怨同时教孩子两种语言好难,在中国的宝贝讲英语难,在海外的混血儿就是不用中文回答妈妈的话。 于是我好想分享一下现阶段我家两宝开口说四种语言的小故事。
抓准黄金启蒙时间
书本里都说七岁前是语言启蒙的黄金时段,而我个人觉得如果要更细点讲是宝宝开口学说话的那几个月,一般来说是一岁半到两岁半。
这之前的宝宝只会用咿咿呀呀的宝宝语回复我们,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开始非常准确的模仿大人的吐词,清晰的回复我们的问话。 这个时候就是教他说话的最佳黄金时间段。教什么会什么,而且可以同时教几种语言。
比如说二宝现在就正处在这个最佳学语言时段。他这个月刚满两岁,一个月前他开始有意义的模仿我们讲话,从吐单词到现在可以简单造句。
这个时候我教他用任何一门语言讲话他都热切地回应着,很认真的重复着经常说的单词。
比如说他在吃苹果,我会问他,你吃的什么呀?他会回答“苹果,une pomme(法语的苹果)”。这两种语言是爸爸妈妈和哥哥用的最多的,所以最先学会。
然后我就教他,“苹果用英语说是an apple,德语是ein apfel“。他会马上重复“apple,apfel”。
我认识的不少混血宝妈都从小教宝宝爸爸的语言:英语或是法语,然后说等他把这门语言学好了再教他中文。等到三四岁开始教时发现孩子都听得懂但就是不用中文回答。然后问我这是为什么。
因为她们错过了最佳语言启蒙时间,孩子和爸妈之间的固定交流语言一旦形成再改变就很难了,他们会觉得很别扭。
特别是单语主导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三岁以后父母尝试引进一门新的语言时,孩子很难把它当作母语而自然习得,他们更愿意使用早已熟悉的主导语言。比如说国内长大的孩子一般都等到上学了让老师去教英语,不少孩子学的很没意思,不愿意开口说。
而多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的语言中枢更包容,他从开口说话时就同时接触两种以上的语言,他对一个东西有多种说法习以为常,当他比较平均的学习和使用这些语言后当然更习惯在不同语种间切换。
绘本共读是最好的习得多语的方法
宝宝最初学会说话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交流而自然习得的。如果想同时习得两种以上的语言需要创造更多的场景让孩子练习情景对话,一起看书讲故事就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绘本故事里有重复出现他们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吃喝玩乐、交通工具、小动物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主题和事物,只要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可以很有耐心的坐下来一起读书。
比如我家大宝两岁时最喜欢看托马斯火车的系列丛书,会自己去找来主动要求一起看小火车的故事。大宝最初学会用中英法三种语言数数和学说各种颜色,都是这几本书的功劳。
二宝两岁时更喜欢看各种小动物和拖拉机,因此给他买了好多农场主题的绘本书。这段时间我教他用中英法德四种语言数数和学说各种动物的名字,其实就是每教一个新东西再用其他语言重复着多说一遍,一点都不难,就是需要更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我们家里在中国和法国的老人也都喜欢看书,带孩子时也会花很多时间抱在身上一起看书讲故事。

法国奶奶和二宝
以前只有大宝时我和老公每天可以单独陪他看书一两个小时。而现在有了二宝,时间和精力被两人分用后我保证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专门陪二宝看书讲故事。
这个时间主要集中在晚饭洗了澡后,他俩都养成了习惯不再玩玩具而是安静的躺在床上等我们来一起看书。
我会先跟两个孩子在大宝的床上一起读书,先中文后英文,两三个故事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换老公单独给大宝读法语和德语书,这个时候我带二宝去他床上给他单独再讲几个小小孩的绘本,最后哄他睡觉,同一时间老公哄老大睡觉。
这个睡前读书的习惯养成后对孩子的学习和睡眠都超好。睡前读一个多小时的书帮助他们放松,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聊天讲故事后练习几种语言的表达,还获得了满满的关注,最后自己很快的入睡,一觉到天亮,对我们来说很省心。
另外绘本故事中还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好玩故事与他们分享生活趣事、人生哲理、情绪管理和其他平时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这些书都可以帮助他们扩充词汇量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与历史。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大宝上幼儿园后每周从学校里带回一本德语书要求家长一起读,这个任务以前都是我老公上任,因为他中学时期学过德语,会点简单的。
从小班到中班后德语书里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文章越来越长,爸爸的德语不够用了,需要妈妈来帮忙。
我来法国两年好不容易把法语说溜了,现在又要学德语,完全无动力,只能坚持每晚睡觉前抱着手机看个十几分钟的视频,学点简单的词汇表达,一本书都不想买也不想看。而且德语相比法语和英语更复杂更难学。
但没想到几个月后我可以通过字典的帮忙磕磕巴巴的把小朋友的德语书给读出来了。读给大宝听后又转过头来教二宝几个简单的德语词,结果我的德语得到飞速提高。这时我终于体会到老话说的好:“教会别人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妈妈会说德语后大宝对讲德语的兴致高涨,每天放学回家后喜欢在家里当老师,装模做样的教二宝学德语单词,还会积极讲给全家人听每天在学校里学了什么新的德语表达方式。
这时我发现教小朋友语言根本不用在意自己的水平程度,也根本不用担心是否有口音或是发音错误。会几个词就教几个,会造句子当然更好。这个时期只是入门和启蒙,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他们会自行纠错。
我有好几个英语专业毕业的好朋友不愿意自己教孩子说英语,说有口音怕教坏了,宁愿花钱送去外教那儿学,我觉得真的是自身最好的资源都浪费了,好可惜。想想我们国家各个省市说的普通话都带有浓重的方言口音,但这不妨碍我们教孩子说普通话啊。
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孩童时期教会给孩子的语言是轻松的自然习得、以母语模式建立在大脑中枢,长大后孩子想自主深入提高很容易。 孩子长大后由他人教的语言是第二外语,难易程度和排斥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小锐写在最后
有朋友问我,“你教小孩学那么多语言有什么用啊?也不嫌累哦。”
我说,“不知道,不累,who cares”。
父母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传承给孩子,有钱人教孩子做慈善,有音乐细胞的教孩子弹琴唱歌,我们家有语言特长当然愿意把自己会的语言教给孩子。
就这么简单。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