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受歧视了怎么办?

混血儿受歧视

夏日里某一天我带着两娃去游泳池玩,在浅水池凉快了一会儿后,我们挪到泳池旁的绿地公园休息,那儿有小朋友喜欢的娱乐设施,我铺了张野餐垫开始喂小宝吃辅食,大宝自己跑到旋转椅上玩去了。

没过一会儿,我看到大宝旁来了两个大概五六岁大的男孩,就穿了个小泳裤,上身光着,他们不停的冲到他旁边踢倒他的玩具,或是拦着他的路不让他玩。

大宝龙龙性格外向,胆子大,三岁的他没有马上找我求助,而是大声用法语说“不要动我的小车,我在玩呢”。

我想远远的看看他会怎么处理,没有马上过去。

小男孩听了哈哈大笑,开始怪腔怪调的模仿他说话,然后围着他唱嘲笑中国人的歌:“Tchin tchin petit bonhomme chinois (Tchin tchin 小小的中国人)”。

龙龙除了头发和眼睛是棕色,其他五官看起来就是一个中国孩子。他虽然不明白歌词里带有嘲讽的意思,但把他的小汽车再次踢飞掉时他愤怒了,泪水在眼珠子里打转,想去捡的时候又被另一个孩子踢得更远。

这时我必须上去帮他了,我迅速抱起二宝冲过去,用我最严厉的法语口气对两个男孩子说“你们这样太无礼了,而且你们没有权利动他的玩具。赶紧捡起来还给他!”

用非母语怒人感觉就是差一把火。

然后我问他们的爸妈在哪,他们指了指远处野餐的一群人。我说你们再不走开我就去找你们的家长了。

其实我也没有想跟他们的家长说,一般这样的熊孩子都是家长没教好,跟这样的家长说也没啥用,只是想吓唬一下他们。

两个孩子没有走很远,还在附近虎视眈眈的盯着龙龙。于是我卷起野餐垫抱起二宝拉着大宝说,“走,我们去那边玩小石头,这两个男孩对我们中国人不友好,离远点吧。”

于是我们来到大概100米远的另一个游戏区域坐下,龙龙没一会儿就恢复了好心情,开始在小石头上开车。二宝虎虎也在石头上趴着玩,很开心。

混血儿受歧视

龙龙和虎虎

但我感觉嗓子里堵了块什么东西的不悦,想着以后儿子上学了被身边的法国人更恶劣的欺负怎么办,我不可能总在他身边保护他啊。

10分钟不到,那两个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跟过来了。

这次其中一个男孩直接抢过龙龙手中的车开始玩,我说他时另一个居然来了一句,“他是我的朋友,你不许说他”。

简直气的我牙痒痒。而且我不能再用离开的策略啦,搞得我们中国人很没底气似的。

正在我犹豫着下一步的对策时,没想到龙龙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想玩我的车,我可以借给你们,你们要说请字”。

两男孩马上说“s’il te plait”(法语里想麻烦别人什么事都要说的’请’)。

然后他们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一起玩起来了。

法国小男孩

龙龙虎虎和那两个法国男孩子

好吧,我这个老母亲想多了,然后自赞一下我儿子真有教养,对这么无礼的孩子竟愿意分享玩具,还会化敌为友。

——————

这件事过去了好久我还是会时不时的想起来,然后琢磨着该怎么帮儿子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不因类似的遭遇受挫,不因是中国人受歧视而怀疑自己一半的中国血缘。

记得十年前我刚去美国留学时就遇到不少种族歧视者,最开始还比较玻璃心,被他们的言论弄得心的很不舒服,挥散不去的不爽。

比如有个同学不停的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要吃狗,多么残忍啊。还有个同学半开玩笑的说,“你们亚洲人的脸都跟撞了墙似的,扁平扁平的”。就连玩的很好的美国朋友也会不断地感慨,“你们中国人好没创意,总是模仿我们的制造,还造的无比假”。

还记得硕士毕业刚在纽约做咨询工作的时候,某个别客户在邮件里或电话里都是很客气的与我商量工作,直到来到我的办公室看到我是个年轻的中国人后要求找我经理更换咨询顾问,让我好是郁闷了一把。

直到工作多年慢慢融入到西方社会,我才积攒了足够的底气和自信怒回去,不再被这些言论和有偏见的人而恼。我真心为自己来自中国而自豪,也为自己能同时融入到其他国家而自傲。

这段时间读到一本很喜欢的书“Does Anybody Else Look Like Me? ”让我更系统的学习到如何引导孩子处理种族问题和接纳热爱自身的背景。

作者是个美国白人妈妈,她有一对日美混血,他们长下面这样。

日美混血

可以说是非常像日本爸爸,也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伤心事。哥哥小时候被同学嘲笑他的眼睛,问他“为什么你的眼睛里只有两个小黑洞?”,当他妈妈来接他放学时,同学都会不断质疑的问“这真的是你妈妈?不可能吧。你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啊!”

所以这位美国妈妈写下了这本书,分享了很多关于养育混血儿的问题。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醍醐灌顶,明白了我的孩子如果在国外受到歧视了,我和他们应该怎么做。

家长自己要能很自然的谈论关于种族的话题

我们自己首先要意识到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的种族与文化,自然中立的谈论某个种族话题其实并不容易,就像最初我要是听到任何辱华的言论都会跳起来理论一番,感觉对方侮辱中国就是在侮辱我自己。

而且以前我特别不喜欢自己在法国的亲朋好友谈论国内的各种问题,无论是污染、教育还是人权,好像都是在搞个人针对般的不舒服。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终于可以比较自然的谈论关于中国的话题,对于负面评论我可以客观回复并积极用自己的微小行动去帮助改变,我更可以不将自己带入到某些敏感政治话题,用大格局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一个国内问题。

只有自己对种族差异释怀与深刻的理解后才能在日常点滴中传达给孩子们积极的信息,在与他们的对话中适度的不带偏见的聊起类似的话题。

弱势文化的家长更要对自己的背景有着积极的认同

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妈妈,我们中国人就算是“弱势”的一方(比如我家所在的法国是主导文化,那么我的中国文化相比就是弱势的)。弱势文化的家长对孩子的引导起着决定性影响。

这是因为我们自己曾经经历过某种形式的种族歧视,那么我们可以遇见孩子未来也会经历类似的遭遇,我们更能理解他们的故事,也更能帮助他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我们更能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他们有深度的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这是其他人给予不了的。在意识到这点后我把自己画的有中国特色的画在家里挂满了(以前都是藏在储物间怕孩子弄坏了)。

童年国画

比如上面这个童年四季系列,是我画的关于24节气的一部分。大宝龙龙会久久的站在画前,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给他解释我们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冬至时要吃饺子,还和他假想在中国乡下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虽然我是城里长大的)。

这些画挂出来没多久他就非常期待下次回中国玩,经常说他要自己坐飞机去找中国的外婆。

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远离有偏见的人

在经历了文章最开始的故事后,我就告诉龙龙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不友好,有大人也有小孩,他们会说难听的话更会做残忍的事。如果他们针对你,要有戒心,学会自保。

后来跟老公聊起来,他觉得我有点过激了。他是一个在法国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白人,他没有经历过任何针对他的种族歧视,所以他不理解我的恼火。他说孩子的国籍都是法国人,法国是他们的地盘,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说他们是混血儿,不能把他们当纯法国人来养。我们必须让他们很早就明白更要接纳自己另一半中国的血缘。再说了他们在学校里长得就跟其他人不一样,校园霸凌最爱欺负异类,特别是混血儿和外国人。

可能我的世界观比老公的悲观。在我眼里现实社会很残酷,这个世界不是总是充满爱。我觉得当爸妈的有必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将来能自如面对有种族偏见的人。

带孩子多回国切身感受中国文化

我在家里挂再多的画其实也抵不过亲自带孩子回国玩一次来的直接。以前看过一部寻根的纪录片,里面有在国外长大的华裔混血儿和被美国欧洲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他们从小长到大都在寻找各种机会去中国寻根。

其实这是很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都会想去切身体会自己的血缘文化,与此产生连接,了解到自己来自哪儿,才能建立起最原始的安全感。

大宝龙龙一岁时第一次回国

所以我努力和孩子们多讲中文,期待着他们下次回国时能与国内的家人和朋友自主交流,产生属于他们自己的连接。

下次回国还要和二宝一起拍一套这样的唐装合影,非常有纪念意义。

最后上面那位日美混血妈妈还有个有趣的建议,她说混血或弱势文化家庭最好生二胎或多胎,这样即使孩子在学校里感觉很异类,但想着家里有个同类就没那么孤单了。

另外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感同身受,比如我家两混血儿子以后某些遭遇会对彼此倾诉而不会告诉爸妈,因为我和老公都不是混血,说了也没用。

这样想来好庆幸我们生了两个,真明智,哈哈。

扫描二维码,添加“混血小天使”微信

微信公号:混血小天使

微信公众号:混血小天使